赏析 注释 译文

上洛桥

唐代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赏析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己未九月余新归灉江度构茅居甫成姻兄王氏效先有诗见美倚歌和之以酬其深意云 其一

明代周是修

周孔既已矣,哲人将畴归。万物自荣谢,苍苍含朝晖。

结庐还故里,忍使初心违。为山期九仞,覆篑功宁亏。

载歌太古音,泠泠空自知。

偈二十二首 其四

宋代释子淳

晓风吹散碧天云,日上长空景象分。寂照含虚无内外,当明一句若为论。

为屠大理题石田画

明代吴宽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马蒙>,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

咏植孝子

明代张一旸

养志徽猷耀古今,千秋谁复继曾参。归巢已听慈乌哺,跪食今看孝子心。

王宅冰鳞堪入馔,孟家冬笋又成林。曾然菽水非三釜,若比庄公抵万金。

郓州

宋代刘奉世

暮舂朝城粟,晓采观城葑。
一入高鱼境,已是武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