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唐代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咏物 赞美 品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行县道中寄曾谹父

宋代洪适

云山初见非昔游,一瞬不许回双眸。二年佐州已强半,七月行县难罢休。

溅溅微溜响萦谷,薿薿多稼光盈畴。兵厨愿留一樽酒,霜螯醉嚼期中秋。

闻除东昌郡守,口占二绝 其一

清代孙元衡

赀郎实愧是凡材,毛义欢颜又一开。昔日鲁连陂上吏,三迁却领射书台。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宋代范成大

春事日以阑,暑阴正清美。
拖筇入林下,秀绿照衣袂。
卢橘梅子黄,樱桃桑椹紫。
荷依浪花颤,笋破苔色起。
风日收宿阴,物色有新意。
邻曲知我归,争来问何似!
病恼今有无?加饭日能几?
掀髯谢父老,衰雪已如此!

精卫衔石填海

宋代刘克庄

精卫衔冤切,轻生志可怜。
只愁石易尽,不道海难填。
幻化存遗魄,飞鸣累一拳。
终朝被芥子,何日变桑田。
鹃怨啼成血,鸱沉怒拍天。
君看尝胆者,终有沼吴年。

题昆丘山水图为李德昌赋

明代刘崧

姑苏好山名昆丘,玉作芙蓉凌九秋。至今宝气伏光彩,白石磊磊皆琳球。

问君何年宅其下,桂馆芳堂极潇洒。篱月当窗烂不收,松风扫屋声如泻。

山林真乐安可忘,时援绿绮歌清商。自来南京直大省,长对新图怀故乡。

图中云壑更窈窕,双塔参差出林杪。花开何处望长洲,日落遥空送飞鸟。

道逢两翁如松乔,我欲从之安可招。便当携酒上绝顶,与子共看沧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