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宋代陆游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怀古 凭吊 感慨
赏析

  诗的前两句,高度凝练地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触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顿时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玄宗仓猝奔蜀,多年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一去不返。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是对当世中原沦陷、金人主北的现实形势的概括。诗人巧妙地抓住了历史惊人重复的现象,在追念怀古的同时,又曲折地反映了当今国土沦丧的时世,一箭双雕,天衣无缝。正如《唐宋诗醇》引张完臣所云: “‘草草’二字,状尽衰世景象,谓之咏少陵可,谓之自咏亦可。”

  诗的后两句,概写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当年肃宗初立,杜甫自沦陌的长安潜逃奔风翔投效,任左拾遗。长安光复,又随驾入京。可是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却因疏救宰相房瑭而不公正地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适又遭受大饥荒,被迫奔蜀,流落西南。报国济世壮志不酬,忧国忧民之情难消,悲愤哀凉,辗转万里。晚年时,穷困潦倒、贫病交迫,于是买舟东下归里。陆游在龙兴寺凭吊当年杜甫的寓居时,不禁联想当时情势,想象那时的诗圣在此的情状,老诗人面对凄凉萧瑟的秋景,怀着孤寂、悲凉、忧愤的心境,独伫寺门,谛听阵阵汹涌悲壮的江涛声。陆游在诗后自注云: “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陆游与杜甫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遭际十分类似,两人的理想,追求与爱国精神也毫无二致,因而这阵阵江声同样敲击着不同时代两位大诗人的心房,悲壮呜咽的江涛正是他们真实心声的共同写照。涛声将大自然的景与诗人的情交融应合,也将古今两位大诗人的心灵交融应合,吊古即是抒今,借前人之情来抒发自身的悲愤,大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的深沉感慨。

  全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意境是博大的,一实一虚,是两个时代的缩影。画面是广阔的,万里风烟入画幅。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诗人善于把诗歌从千军急进的宏大战役,浪迹万里的苦难历程,一下缩小到龙兴寺门前,画出孤独者倚门而立,侧耳而听的死象,成为特写镜头。江水在奔啸,人物在静听,一静一动,为全诗创造了感伤的气氛,加浓了诗情。诗的风格,沉雄中不乏细腻;诗的结构,紧密中显得松活,诗的语言,雄浑中透出朴素之美,确是一首吊古佳作。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杨时望新居杂咏 其四

明代顾清

月出新雨馀,桐阴落金井。经旬困隆郁,扪颈欲生瘿。

飘然怀灵仙,愿作綵鸾请。鸾飞空冥冥,去入无穷境。

靡求焉有争,不暑安知冷。下视区中人,纷纷逐风影。

河传 沙河道中见梦湘壬辰题壁词,感和此解

清代冒广生

愁省丝鬓,落关山,马上征衫影单。遥天照人眉月弯。

长安琼楼回首寒。二十二年弹指耳。浑不似。天宝承平事。

草萋萋。柳依依。长堤銮舆从此归。

别童守益回监中

明代梁兰

始欣予告旋,抱痾罕能见。笑言稍遑遂,暌离复云饯。

门东柳曳丝,天际川回练。长风飏蒲帆,旭日明纨扇。

学业既已优,才华良足羡。上舍秋气凉,下帷展黄卷。

次韵张{上须下立}见寄

宋代高斯得

掀髯一笑天地间,八代文衰谁为起。
夷陵丹砂空自光,中山老?
不可使。一从麦秀获麟台,
二千余载无文字。谪仙岂无希圣心,
谁其起予二三子。张君忽赠白云句,
墨妙笔精真可喜。宗师奇涩费吟噍,
三读方能得其意。夺髯苍鼠色无冤,
吐气黑蛟云可致。恨子初筵我旅酬,
妙处安能为标指。惧遭掎摭不哦诗,
畏触祸刑宁作史。翰林主人子墨卿,
昔也同盟今趣异。不见当年圣德诗,
犹被他人呼怪鬼。惭君问我乞余丸,
安得锦囊出怀裹。丈夫盖棺事始定,
斯文固应付后死。试问涪翁余七言,
松苓臭味固相似。

抡材赴公宴作

明代黄佐

抡材受明诏,骊步金马门。清尘接台衮,彯节追华轩。

高宴春官署,序爵列长筵。殽核一何绮,桂糈映兰鐏。

方怀失士惧,敢营酬酢欢。金玉赞王度,化成肇人文。

引领睎皇居,紫气腾玄间。联翩谢慈惠,稽首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