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代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春江曲

明代丘浚

雨过水添波,鸳鸯来渐多。春江深可爱,其奈别愁何。

和从驾登云居寺塔诗

南北朝庾信

重峦千仞塔。
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
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
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
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
于此蹔徘徊。

夏五望日兴德寺纪游得兴字

明代袁宏道

曲侣为前导,僧雏接后乘。城中十里水,世外一行朋。

似眼初除翳,如禽忽去矰。摩苔因看碣,敲盏为呼冰。

松老前朝在,编遗手记曾。倦来披数快,兴去跃孤藤。

邻竹幽堪借,古槐醉可登。溪光时载郭,杯影忽沉僧。

云片轻绡敛,天容定水澄。稚儿行趁蝶,髯客坐驱蝇。

蒙密苍枝覆,晶莹皓魄升。瓮开新易水,瓶煮旧宜兴。

梵集诸方磬,波然万室灯。月尤增潋滟,风小露威棱。

乍入宫荷气,斜分雾树层。凉衫轻鲁缟,时品荐吴菱。

互立谈门户,旋刊酒准绳。杜康将佛事,庄叟作魔惩。

近水终怜鹜,飞枪且笑鹏。思光空任诞,求郡复求丞。

秋日感怀二首 其二

明代张元凯

泣玉投珠道路傍,归来我马日玄黄。蒯缑尚恋青袍短,雀弁难禁白发长。

元亮官卑辞亦可,曼容禄薄夺何妨。群言销骨良堪恨,但醉如泥却又忘。

送严介溪冢宰考满上京便道归钤山

明代湛若水

龙江江上有龙眠,溪翁鞭龙上九天。腾踏白日何飘然,倏忽变态生云烟。

须臾飞去玉皇前,玉皇为之开天颜。周旋唯诺于其间,留与云鸟司千官。

慎莫贪看钤山云,钤山云起龙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