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梅雨夜宿山棚湾

当代潘乐乐

苍茫扑眼雪千堆,摇兀孤篷浊酒杯。山色凄凉云外出,病怀萧索雨中来。

早知世界无穷劫,空抱沉浮有限才。混混蛇龙呼不应,江湖意绪独徘徊。

题西村陈氏所藏高待诏水墨四幅 其一

明代王恭

松桂春深野鸟啼,绿萝飞处隐仙梯。瘦筇好是行来好,云白山青水满溪。

题修广房

宋代曾巩

世情衮衮利名间,子有高情独闭关。
万事长年抛似梦,一堂终日静于山。
幽花得地无妍丑,好鸟窥人自往还。
药录棋枰俱我好,几时能共此中闲。

双六头赋送李参军

唐代高适

有物兮四方故城,六面砥平,白质黑文,花攒星明。

主张尔手谈,决断尔心争,推得失似关乎天命,而消息乃用乎人情。

若行之尤,思之精,虽邂逅而小比,必指掌而大亨。

李侯李侯保令名,无怨败于垂成。明年傥有一掷分,君不先鸣谁先鸣?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陆襄

宋代林同

忧居五十载,陆子最堪悲。
恽独非人子,而云有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