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感怀寄进士胡肃

宋代宋庠

离怀何事共凄然,云路无因著祖鞭。
赋苑竹荒沈旧赏,书邮梅老怨残年。
庄魂断处星垂地,楚思摇时水接天。
赵壹穷愁堪自笑,拟将文腹敌囊钱。

拟唐人四时宫词二十首次官汝清韵 其三

明代江源

十度春风老翠娥,君恩不似旧时多。海棠花下烧银烛,照见金车别院过。

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

明代徐渭

不死者巳去,死者留人间。骨骸自何夕,飞置山之颠。

取视始伊谁,县绠月屡牵。而不如馀魄,安卧攒青莲。

道士苦斯役,留函阁高椽。过客好奇异,启阅请自便。

兹物真仙灵,磊磊黄琅坚。高顶泥丸宫,紫气犹一弦。

晦明准天时,白黑互纠缠。胡为黄冠流,示人祸福先。

为予而变易,无乃劳子骞。玉蕴山色辉,斯理良自然。

山行四绝 其四

金朝赵秉文

玉柱峰前紫翠堆,道人架竹引泉来。穿云络石无人见,下赴龙门作怒雷。

次韵赠慈书记 其二

宋代王庭圭

寂音尊者断声闻,犹似衔枚未战军。横出一枝来大仰,如今不赋暮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