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乐府 民歌 梅花 女子 思念
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猜您喜欢

谦翁

宋代释绍昙

具通方眼放{嗤口换目}盲,争肯先人一步行。
穷四部洲求逊让,看来不出老先生。

促织

明代朱之蕃

閒阶声彻琐窗中,暗送梧桐落叶风。高韵不缘矜战胜,微吟端欲助机工。

雨馀切切昏钟动,灯下叨叨午漏通。催得匹成输税早,贻人安枕不言功。

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 其三

清代吴曾徯

忍听离亭唱渭城,一鞭掉首任行行。石痴曾上青山化,鸟怨终填碧海平。

醉酒记来金谷苑,题诗愁绝玉溪生。短宵欹枕思谁觉,又看萧窗曙色明。

朔风

清代陈曾寿

金戈铁马气如虎,愁听北窗风撼沙。不见白衣且高卧,两三黄菊义熙花。

题赵承旨击鞠图

明代程可则

至元一幅鹅溪绢,四尺不满三尺余。翰林承旨颇好事,绘取击鞠为斯图。

不知王者是何代,紫棱白面苍虬须。手提青丝绿玉策,据鞍顾盼神睢于。

左右布列数猛士,衔竿挟杖纷骑驴。一球委地不得掇,四面击者群争趋。

驴蹄骄蹴势欲动,蹀躞腾遝精神殊。我闻轩辕习武士,沙虫猿鹤皆前躯。

一击能令力牧怒,蚩尤涿鹿功煌如。吁嗟王孙际龙战,绘此毋乃含欷歔。

方今海宇尽混一,虎皮盖藏金仆姑。《云门》既奏泰阶平,纵有筑鞠非兵符。

此图不用示天下,只合简册供清娱,衔竿挟策胡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