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兀坐

明代释宗泐

清晓澹无为,空斋兀坐时。百年惟有懒,万事不求知。

松雨晴还滴,茶烟起更垂。何人共怡悦,随意独支颐。

陈谓老见过云今年六十有九将预为周身之防余曰君定未死不如觅钱沽酒耳用戏成拙句赠行

宋代赵汝腾

荷锸自随刘伯伦,裸葬旧闻杨王孙。伟哉二子真旷达,身虽殒灭名独存。

要知形骸本外物,中有妙用超六根。火风地水归四大,梦幻泡影何足论。

君不见桓魋石椁秦铁户,歌钟未彻野火焚。不如得钱即沽酒,时时醉倒三家村。

庆伯以二诗送别已而又辱同广声追送庆伯复有所赋并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

宋代赵蕃

试问为黔郡,何如与质要。其行既穹绝,有思只飘萧。

但悔崄投足,未论官折腰。同舟故能送,折简不劳招。

南巡纪事 其一

清代杨二酉

路转埤头近,平山一线连。野桥低涧水,深竹暗村烟。

犬吠花间径,人锄屋后田。不知身异域,疑对武陵仙。

葵花叹

元代郭钰

朝见葵花长叹息,暮见葵花重于邑。白日携光万汇苏,寸心炯炯谁能识?

蜡光腻粉花正开,翠袖捧出黄金杯。再拜君王千岁寿,六龙迎驾扶桑来。

朱门厌逢车马客,移花远置山岩侧。不辞辛苦灌葵根,遮莫浮云翳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