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舟

唐代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写景 抒情 思乡 愁绪
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天津桥望洛城残雪

唐代阎济美

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

汤泉应候

清代玄烨

一为消疾驻灵泉,步辇平明观插田。喜见蕣华方遍野,更看修竹远笼烟。

虽无玩赏因偕乐,屡庆丰登共息肩。窗外雨声滴草舍,密林莺语亦欣然。

小圃即事四首 其二 桃花著雨

宋代释居简

恰则夭夭看小桃,靓妆撚指九分消。丁宁更耐明朝雨,款曲随风送落潮。

次韵王尉贺雨

宋代方岳

老天自不负吾君,谁向灵均三沐熏。
鹤立待收连夜雨,龙归看带入山云。
摩挲一饱岂易得,愁叹多年不忍闻。
亦欲买牛横短笛,华山一半倘容分。

孤愤一章和梦庵韵

元代杨维桢

杨子哭停云,历数死生友。首哭台州帅,再哭江州守。

三哭天水头,四哭淮涡口。五哭六哭馀,英风复何有?

确山截骂舌,宛湖沈斫首。嗟嗟徇国臣,培养百年久。

猛去晋终背,彧死魏何咎?而况鸣吠才,蠢蠢小鸡狗。

弋鸿羽既怯,钓鱼饵滋诱。根拨那望实,蒂分尚怀藕。

珠雀既失弹,火鼠重被垢。长包中土心,相诧模棱手。

外壶宜倒戈,中薄肯敝笱。祝宗祈未死,循墙骇还走。

长涕未上书,穷辞空还酒。惊见梦庵诗,一首洒百丑。

大义揭日月,孤忠悬畎亩。乱厌出下泉,厄极还易□。

怀君郭泰交,夜柈饤春韭。和君孤愤章,浇致酒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