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江小渡

宋代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赏析

  以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海昌舟中雨过晚凉二首 其一

宋代周紫芝

白板艅艎铁裹头,吴歌声在藕花洲。故来急雨归何处,和月吹凉入柂楼。

句 其六

宋代陈尧佐

供帐开天苑,传呼度国门。

和江邻几雪轩与持国同赋二首 其二

宋代刘敞

长安虽大雪,车马无休时。穷巷有高士,闭门独何为。

朝烟不黔突,弹琴方赋诗。逍遥无忤色,慷慨多逸辞。

适有感同好,寄声赠所思。调高当和寡,无以答君知。

刀赠程自邑

明代郑作

昔客汴上来,曾遗西番刀。
出鞘试,口吹断毫毛。
裹以白鹿皮,缠以青丝绦。
不逢拂拭人,尘埃甘自韬。
把赠惭吾老,功名看汝豪。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 其二

宋代仇远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

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几思一遨游,岁月飞羽忙。

闻有白龙寺,石塔标铁梁。老僧颇能吟,年来曾游方。

须乘未归前,秋晴呼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