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题唐寅山居卷子

清代弘历

幽人结茅处,爱在山水间。片云出岫白,乱叶当秋殷。

或望太白瀑,或泛颠翁船。源中俎豆古,池上鸡犬閒。

三复仲长论,怀哉白驹篇。

题画 其一

明代文徵明

百丈苍山倚暮寒,仙源无路欲通难。晚来过雨添飞瀑,只好幽人隔岸看。

感事漫兴 其二

清代陈肇兴

黄符岁岁下瀛东,万里烽烟信息通。民为徵兵多聚铁,官因省事讳修戎。

妖谋诡秘三更里,贼势绵延七载中。为虺弗摧蛇又放,争教海水不流红。

赠陈养吾二首 其二

元代唐桂芳

文章固小技,作者无数人。寥寥宇宙内,古道日以湮。

世祖树鸿业,冠盖何诜诜。鲁斋明正学,识见真儒醇。

静修起岩穴,名誉服荐绅。呜呼大江南,虞老一角麟。

而今未百年,中原生棘榛。不有大手笔,何由救沈沦。

向来运甓翁,多士烦作新。犹思二羽门,一笑经几春。

欲往抱贫病,骨瘦两脚皴。夜夜望文星,磊落光如银。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 其十一

元代陈镒

昔曾游览遍山川,汎汎身如不系船。今日栖迟茅屋下,却怜多病对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