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宋代苏轼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赏析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江上对月

宋代许琮

今夜江边月,光辉分外明。
一轮悬碧汉,百里见山城。
岸岸花添白,层层浪转青。
遥怜闺阁里,相对重离情。

题张起原舟中看山图

明代张以宁

张侯往年官衡州,州之名山无与俦。
蓉旌羽节降白日,紫盖石廪腾清秋。
侯也爱山得山趣,似是昔时王子猷。
每怜马上看草草,不得独往探奇幽。
兹辰归来好风色,熨平翠縠铺湘流。
中流容与沙棠舟,舟中傲睨紫绮裘。
青山喜人不肯走,一一自献当船头。
掀髯转盼领其妙,谁欤知者双蜚鸥。
明霞返照俨不动,白云翠烟相与浮。
独不见巴船捩拖水如箭,盘涡转毂令人愁。
好山纵有岂暇赏,急电一瞬过双眸。
古来会心亦良少,千年几见斜川游。
绝怜诗句余秀色,我起高咏心悠悠。
朱郎落笔宛飞动,毋乃亲见此景不?嗟侯之意我亦有,艇
子况系溪南洲。
秋山石上芝草长,我独胡为此淹留。

病中对竹

宋代陈文蔚

窗外修篁仅百竿,相看不待报平安。
何时得我身强健,共尔青青到岁寒。

夏夜玩月

清代钱蘅生

人静风微凉满天,一轮明月浸池莲。倚栏玉露沾衣袖,遥听松间响石泉。

岁除

宋代李洪

客里光阴又一年,人情真复似怜蚿。
家贫尚有春名酒,才拙安能雪命篇。
弱柳经霜半凋落,修篁沐雨更便娟。
亲交岁晚无书劄,常闭柴扉稳昼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