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城东早春

唐代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天 写景 哲理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重台莲

清代弘历

莲花称君子,华实两臻善。何来有重台,华盛实则鲜。

云霞缬一湖,萼不翻千瓣。乏彼服食资,方诸画图展。

谅匪濂溪爱,因致河间辩。

题清凉广惠禅寺

宋代杨杰

君勿爱清凉,清凉如火如沸汤。君勿恶炎热,炎热如冰如积雪。

勿爱亦可恶,未是逍遥处。君不见海会山前一条路,一车来,一车去,今古转辕何日住。

落花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

简赵十诸友 其三

宋代韩淲

臭味薰与莸,意气金与石。惟可以忘年,庶可以忘夕。

投非胶漆坚,抱有冰炭厄。深怜眼终青,未厌发已白。

挽赵子奇

明代胡奎

春襟郁郁向谁开,别后那知竟不回。载酒长怜千里隔,看花又少一人来。

论交有道嗟何及,述德无人更可哀。留得平生数行泪,秋风洒向菊花杯。

萧启御史赴山东佥宪以何澄所画云山求题

明代杨士奇

宜阳太守多公暇,肆笔云山出潇洒。层峰叠翠凌苍空,英英玉气浮鸿濛。

缥缈瀰漫浑无迹,妙逼房山高克恭。山乎云乎定何处,谁结茅屋倚深树。

岂无独抱千载心,玩水看山适朝暮。柏台御史抚此图,忆得龙泉江上住。

岫幌岩扉意不忘,十载京华未归去。秪今骢马复东行,马上看山向齐鲁。

君不见泰岱之云起肤寸,常向人间作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