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中咏雁诗

唐代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赏析

  因为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加上本来他是颇受宠幸的,痛苦无疑更甚。所以,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这美好的春天,群雁北归,寻其自由安乐之所,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其间旅途的坎坷,虫兽的侵袭,疾病的折磨,都要忍受。春雁北返,回到自己的乐园,乃随性而动;而自己作为万物之灵长,却沦落偏僻的异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写人见归雁而自然生归家之情。诗人此时身处南中,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也不禁动了归乡这个念头: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此番南去,是生是死,实难卜知。盖一切都尚在冥冥之中也,因而作者那绝望的苦痛、负罪的悔恨以及深沉的身世之悲,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诗中作者把无情的大雁当作可以告语的知己,向它们倾诉自己的情怀,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这里表现了一个“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疲惫不堪的旅人,他踽踽独行,凝望那北归的群雁逐渐消失在远方,他的心也随之很沉很沉地堕了下去。值得庆幸的是,韦承庆不到一年便被召回,继续做官,兼修国史,颇受唐中宗称善,官至黄门侍郎而卒,可谓善终。大概从这次贬谪中,作者是吸取了某种人生的教训的,加强了个人品行的修养。宋之问有一首诗《题大庾岭北驿》,和这首诗比较相似,其前四句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在人雁对比中,写思家之情。但宋之问终未能从贬所归来,唐玄宗时竟被赐死。大概因为宋之问的人品太差,先谄事张易之,后有依附武三思,在知贡举时,竟然收取贿赂,且不知悔悟,遂引起时人的公愤,连皇帝也讨厌他,于是把他赐死了事。反映在诗歌里,韦承庆的贬谪思归之苦,更能博得后人的同情。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深得后世诗论家的好评。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韦承庆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

唐代苏颋

辇路岐山曲,储胥渭水湄。教成提将鼓,礼备植虞旗。
不取从畋乐,先流去杀慈。舜韶同舞日,汤祝尽飞时。
物应阳和施,人知雨露私。何如穆天子,七萃几劳师。

哨遍·月亦老乎

宋代方岳

月亦老乎,劝尔一杯,听说平生事。吾问汝,开辟自何时。有乾坤更应有尔。年几许。鸿荒邈哉遐已。吾今断自唐虞起。系帝曰放勋,甲辰践祚,数至今、宋嘉熙。凡三千五百二十年馀。嗟雨︽风﹀几盈亏。老兔奔驰,痴蟆吞吐,定应衰矣。噫。月岂无悲。吾观人寿几期颐。炯炯双眸子,明清无过婴儿。但才到中年,昏然欲眊,那堪老矣知何似。试以此推之。吾言有理,不能不自疑耳。恐古时月与今时异。恨则恨今人不千岁。但见今、冰轮如洗。阿谁曾自前古,看到隋唐世。几时明洁,几时昏暗,毕竟少晴多雨。须臾月落夜何其。曰先生、审之姑醉。

中丞滕公遣人舟传送渡江赋谢一律

明代胡应麟

十年云水断风尘,一为酬知谢隐沦。击楫岂容高卧士,飞樯聊作浪游人。

长康破冢应无恙,逸少临池合有神。无奈梦魂秋色里,白蘋红蓼唤垂纶。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八

宋代释普度

火云影里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

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藉断霞闲钓舟。

送人入京二首 其一

元代倪道原

十载秦城梦寐间,客衣重著思漫漫。江河众水分流出,济岱诸山对海安。

茅店听鸡霜月白,柳桥饮马晓风寒。旧藏箧内阴符在,赢得苏郎对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