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灞岸

唐代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抒怀 战争 感慨 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唐寺丞丈解郡绂东归一首

宋代度正

北溟有脩鳞,其大无匹俦。化而为羽翼,顷刻遍九州。

天地吾一体,日月吾双眸。一饮万斛泉,一饭万头牛。

藏修丘壑间,昂昂亦无求。尘寰何迫隘,飞鸣不自由。

虾蟹及蛙黾,孤豚及青鼩。纷纷如猬毛,乘时恣喧咻。

其耳若不闻,其声转清幽。其貌甚閒暇,其心亦休休。

长思日月明,西天云雾收。东至于蓬莱,西至于昆丘。

北至于穷发,南至于不周。宇宙渺一视,去息无拘留。

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终焉附其翼,一旦凌空游。

使彼毛羽虫,垂头自怀羞。此心如白璧,秋阳照江流。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 其十一 颁鹿

清代弘历

罢围休息羽林群,营外颁禽率未申。独享不盈□腊藏,均沾偏厚膳虞人。

堆来已看弥平壤,持去从教馈比邻。自割怀归且无罪,空还应虑细君嗔。

杜甫坟

宋代徐照

耒阳知县非知已,救厄无踪岂忍闻。
若更声名可埋没,行人定不吊空坟。

自临洮还

金朝董师中

临潭仍是汉家城,积石相望十驿程。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赴端礼之招道中

宋代李处权

高人折简苦相催,要及春风把一杯。
花柳溪山寒食后,云中何似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