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燕昭王

唐代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赏析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年),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岁暮五首 其一

明代李梦阳

万木萧萧俱岁暮,疏梅修竹可怜风。三河晴雪飞鸿里,四海孤城返照中。

白首园林惟阒寂,紫尘车马自开通。谁堪物序惊前事,况复冯高数废宫。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三二

宋代释法薰

寻常颠说倒说,何曾开口动舌。不妨雪上加霜,更与诸人一决。

草堂成漫述

明代孙承恩

小园理榛秽,经始搆此堂。幽深既临溪,轩敞复面阳。

土木乏巨丽,规制亦颇良。八窗开虚明,炎暑生清凉。

庭前数松树,屋后千筼筜。了无红尘侵,似觉白日长。

我性本旷寂,远谢名利缰。况兹幽居成,自喜素心偿。

临风倚曲槛,待月移方床。既以哦诗书,亦可款壶觞。

鲲鹏抟扶摇,蜩鸴抢榆枋。为适各不同,吾兹感蒙庄。

诸弟夜集

明代许相卿

献岁閟霖潦,今夕欣澄和。况我远游归,兄弟会匪他。

晏晏言笑洽,楚楚壶尊罗。东风举衣袖,明月在庭柯。

一觞再三咏,舞影时婆娑。荏苒百年内,白日去如波。

载怀秉烛贤,不乐如夜何。

和咏老除夕书怀七律两首 其二

近代王益初

岁月悠悠兴未阑,白头犹作少年看。冷烟袅袅篆香馆,清漏迟迟滴水盘。

东壁光催残腊尽,茅斋独唱一灯寒。良宵谁共郫筒饮,炮竹声喧万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