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晚书山家·其二

唐代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写景 田园 赞美
赏析

  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其四

明代王彦泓

步向庭梅绕几巡,莫愁家月倍堪珍。何须更看花灯去,若个灯人似个人。

过龙南宗家诗

明代叶梦熊

凌江一派自何年,水木悠悠遍谷川。曾有冠裳通上国,更多耒耜列腴田。

列周业起豳风咏,万石贤声史氏编。不计亲疏千百叶,但求无忝是家传。

杂拟十首 其六

金朝赵秉文

九龄起韶州,妻子家海滨。又如帝室宝,海底珊瑚金。

人生有南北,此道无古今。迢迢龙江上,鸿飞万里心。

晚菊有正性,托根寒水津。不随黄叶秋,况争紫兰春。

依依抱晚节,冷艳排霜晨。日暮碧云滋,折花思远人。

鸣雁不我待,霜露日夜新。愿言垂采摘,岁晏委荆榛。

平湖为山阴镜上人赋

元代陶宗仪

万顷平湖枕越城,短篷如在画图行。波浮霜鉴金辉莹,山拥冰壶玉气清。

翡翠兰苕酣净绿,天光云影照空明。知章一曲应分得,用作沙门字与名。

雪井

明代张洪

仙翁远自何方至,兀坐山头息已绵。相地偶无松下雪,寻源因得地中泉。

悬瓶直下千寻绠,甃石虚涵一镜天。冰玉忽惊云外泻,渴麋随得到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