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宋代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自然 山水 隐居 闲适
赏析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辛卯寓普济作八歌 其五

明代释函可

父母生儿不得守山丘,死者已矣生者流。松楸日冷风飕飕,石人空立麋鹿游。

昔烦朝使丰碑留,煌煌天语题上头。今日正清明,谁人更浇一杯水。

团圞荒草多新鬼,安得鹤归华表兮,尽洒千年之血泪。

送陈使君之同州

唐代徐铉

太守驱征旆,翩翩西过关。
冰容先腊至,膏雨逐春还。
绿树游沙苑,高楼看华山。
从来京辅地,出入尽崇班。

寄题金山

明代沈周

金山名天下,名大山则小。我在童丱时,其名已自晓。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屡扣土著人,挂漏粗可道。

所亘百亩石,江心泊浮岛。山中无空处,皆以殿阁绕。

及参能赋者,语莫尽其巧。我托耳为登,聊且厌怅懊。

譬如山堕梦,其境皆梦造。梦觉费追随,所得未了了。

有路县不远,有身无大扰。从地借健步,从天借不老。

便须游一年,写此平生抱。

送岩运庵归四明

宋代释居简

大庾岭头提不起,卢老蒙山俱失利。后人不解革前非,递相欺诳真儿戏。

老岩不负灵山记,飏下金襕如弊屣。直饶灭却不传底,争似莫遭渠钝置。

破庵一语如雷霆,聋者有耳那得闻。若谓不闻越情量,蹉过堂堂大人相。

游少林值雨

明代区大相

清昼入门春雾浓,坐深檐溜递疏钟。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滞游踪。明朝儗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