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风歌

先秦佚名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民谣 赞美 祈盼 写风
赏析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今乐录》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晋王朱(木冈)展扩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门,取《南风歌》之意,原南门命名为承恩门,即辛亥革命后的首义门,新南门命名为迎泽门。

  此诗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始出三国魏王肃收集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孔子家语》是王肃伪托之作,今人因而怀疑《南风歌》也是后人伪作。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很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过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今人逯钦立指出:“《史记》已言歌《南风》之诗。冯衍《显志赋》又云咏《南风》之高声。步骘《上疏》亦言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俱证《尸子》以后,此诗传行已久。谓为王肃伪作,非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力则从音韵学的角度指出:此诗“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汉语诗律学》)。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和润色的。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怀。“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也更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概言之,《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善读诗者,当悟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于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的阐释,“南风”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艺术形式上,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重章复唱;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这是《南风歌》的主要特点。这种类似楚辞格调的艺术特色,同它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加工润色的“第二重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猜您喜欢

送张东白先生赴南京太常

明代邵宝

张公经纶资,海内望所属。如云夙从龙,退复卧岩谷。

寻常都市中,人拟丹崖玉。静观极幽深,浑噩书数屋。

清风动冠绅,门生满南服。两朝三大制,承命入天禄。

椽笔追典谟,名冠作者录。三年未尝淹,一官不啻足。

先忧激深衷,时骋江湖目。琴高独听音,棋老傍观局。

翻然读礼馀,有命领宗祝。南都今镐丰,陵庙故祗肃。

公心对神明,行哉副宸烛。恭惟圣祖灵,陟降在于穆。

百年礼与乐,旧典行可复。皇思任老成,至治期从欲。

论道赞鸿猷,舍公又焉卜。

惜春 其一

宋代韩淲

莫把裴徊惜春意,强寻杯酒度芳时。留连邻曲多交旧,怅望他乡有所思。

昼锦堂 述怀

清代曹忱

万事如云,一腔如雪,幸有诗卷长留。看尽溪山佳境,更上南楼。

天外晚风衔落日,柳边秋水浴闲鸥。闲携杖,偶到欢场,漫檀板歌喉。

焉求。书满架。饥难疗,商量舌在奚忧。且束愁肠高阁,采菊丹邱。

朗吟曾与吾侪共,诙谐不让少年游。休言老,行乐及时何待,斗酒扁舟。

南陌词 其二

元代王翰

南陌东边千树花,东家开罢落西家。无心却爱西窗竹,只向墙阴长笋芽。

净慈寺有怀故国诸子 其三

近代李洸

看竹南屏万个青,穿钱榆荚拂星星。村南短李风情甚,幽梦来寻夕照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