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思乡 秋天 大雁
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题良溪诗卷

明代王缜

云水居人爱离索,买断春山半区宅。上招云影昼虚白,下浸溪水晓凝碧。

溪流汩汩几千尺,吞吐乾坤淼无极。发源疑从天上出,倒排星斗俯可拾。

春风媚日烟霞赫,秋雨岚光飞翠滴。鸥弄晴沙献书迹,鸟歌鱼咏波催拍。

四时百卉难描画,如此溪居真可乐。有时横艇弄明月,有时濯足起坐石。

酒酣耳热祇哑哑,不知人世有今昔。吁嗟人生不满百,穷年劳苦亦何益。

惟有此溪溪上翁,容与溪兮乐无斁。良溪之乐伊谁识,华扁新题诗满壁。

珠玑白日先光赤,寒芒夜夜映奎壁。

借庵即事 其十

明代成鹫

昨得山中信,园荒宿雨馀。虚堂旋野马,悬釜涸游鱼。

风入翻书乱,云来借宅居。所闻快如此,所见复何如。

浣溪沙(和张文伯海棠)

宋代王之道

过雨花容杂笑啼。淡妆深注半开时。娇娆情态自天姿。
新浴太真增艳丽,微风新燕斗清奇。绿窗朱户雅相宜。

洞庭秋月

明代黎扩

湖上清秋夜,扁舟泛碧波。
紫箫吹不断,无奈月明何。

重至长沙写哀

清代梁鼎芬

浮世蓬根不道怜,秋怀到此更追牵。再寻旧巷悲回辙,独泫愁春泪彻泉。

报国未能伸志事,沈湘空自梦婵娟。剪镫暗记当时话,身是孤儿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