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爱国 离别 赞美 友人 战争
赏析

  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诗的开头两句从友人登程的情景写起。首句写友人身着戎装,跨上战马,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姿。诗人并不泛写戎装,而仅就佩刀提了一笔,既点明了此行性质,也使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气。次句对友人奔赴边关加以设想:“翩翩度陇头”,写他的轻快、矫健、急切。上下两句,一静一动,用两个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突出了友人赴边的英姿勃勃的形象。以上两句从外表写。以下两句则从内心写,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来肯定友人的思想,从而把友人的行为提到爱国的高度。“小来”两字可见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从而给首二句提供出思想根据,其中既包含有诗人赞佩之情,称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飒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就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这是更为诗人所钦敬的一点。

  但是,有这种爱国情怀,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不留恋家园,恰恰相反,这种情怀是与对家国的深厚感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为保卫它而离开它,但当离开它的时候,往往对它产生深切的思念。诗人曾有过经年居留塞外的经历,在《安西馆中思长安》等诗中都曾表露过深沉的思乡之情。“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就是这种感情的集中写照。诗人没有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却去设想他在万里边关对家乡是如何梦绕魂牵,这就写出了友人对家国的一往情深,而这种设想同时也就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充满关怀和爱护。这种情怀写得很深沉,很细腻,诗的情调到此而一转,但却并不低抑。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祝愿。“清黠虏”是友人赴安西的目的。诗人居漠北时,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不仅造成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且对战士本身也是一种荼毒。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归,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同样以国事为重,又表现出双方的情谊,以深厚的情意扣紧“送”字,为全诗作结。

  全诗先写友人的英雄风采,再由表及里,从报国、思乡的角度讴歌了友人的美好心灵,最后告诫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别“经秋”。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食荠

宋代陆游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茶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四 玉帘泉

元代王士熙

天孙织玉帘,悬之千仞石。垂垂不复收,滴滴空山碧。

次韵丁判院

宋代陈造

丁侯袖诗来,容年娲皇弦。
咀嚼冰齿颊,如漱锡谷泉。
露花有余姿,风漪自成纹。
中含班傅香,夐绝郊岛寒。
汗流竟后尘,何有一字难。
明月堕我侧,盥诵喜欲颠。
因君念漂零,挽仰追昔年。
门间半面初,堤柳嘶晚蝉。
寒里机不停,奔骛履欲穿。
客舍此相遇,把酒霜鸿天。
男儿气干霄,犹受稠人稠。
似闻国士遇,度外置拘挛。
渠信造物儿,赋予终奇偏。
凌风谢垢浊,仙者一探丸。
多肉彼下乘,更趠骅骝前。
我老从斗禄,纤鳞潜重渊。
饥火少见贷,归志久已坚。
自甘尺蠖屈,何与风鹏骞。
会看鹗书荐,领此云锦篇。
从今拭病目,长风驾蜚翰。

和答屠朝宗都宪见赠之什 其二

明代程敏政

积书空似邺侯家,白发侵寻岁月赊。清世一官无寸补,湛恩三日愧重加。

思从尹谢研家学,敢共卢王斗国华。天语不忘供奉辈,涓埃何力称褒嘉。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

明代薛瑄

万朵红葵折锦苞,新妆相倚斗妖娆。道人独爱倾阳意,并起丹心忆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