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这里的“人间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舟中

明代王慎中

行路难如此,嗟子何滞违。朝征沙雁引,晚泊渚凫依。

席势乘风驶,棹讴击汰飞。济深扬桂枻,厉险戒袽衣。

冒沚葭侵露,缘崖柳碍晖。波文明夕照,水色长寒威。

远火看还灭,孤烟迫已微。劳歌徒自奏,惆怅未言归。

蕲州早起

宋代杨时

城头雷动角声哀,似共行人怨落梅。
欲报晨炊粱未熟,唤回残梦眼惊开。
霜清暗觉貂裘冷,月淡空令邑石猜。
倚杖起看风正惨,紫薇缭绕俯三台。

次韵酬顾子敦见寄

宋代刘攽

丹砂未化不成仙,白发衰容五十年。已自灰心当世事,更能回首大夫贤。

对棋可待矜无敌,读易聊须记绝编。寄语山阴顾元叹,人今同病始相怜。

与团圆/喜团圆

宋代佚名

绞绡雾縠,没多重数,紧拟偷怜。孜孜觑着,算前生、只结得眼因缘。眼是心媒,心为情本,里外勾连。天还有意,不违人愿,与个团圆。

归自皖上道脉沁公没二年矣九月扫双溪墓始哭之

明代梁朝钟

岑溪日午已微曛,竹院无人住白云。屋后土深新兽迹,厨前瓦落旧烟薰。

树飘黄叶为谁扫,石咽寒泉独我闻。聚散去来知昨梦,犹披衰草哭孤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