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于阗采花

唐代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乐府 用人 感伤
赏析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有才华的人受气,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陈玉叔大参雪夜见怀之作

明代王世贞

射堂飞霰点朱衣,拥鼻微吟念采薇。岂谓剡中游客尽,端因郢曲和人稀。

渔蓑此夜寒从剧,鹤氅当年貌已非。犹记醉呼儿辈语,五陵豪侠臂鹰归。

西贡杂诗 其二

清代丘逢甲

岂独开疆自汉秦,南车久已载皇仁。谁知富贵誇真腊,竟属黄须碧眼人。

偶作 其十二

宋代杨简

曩疑先圣啬于言,何不明明细细传。今醒从前都错认,更加详后即纷然。

王公济四美楼

宋代刘弇

寸心不与一物隔,远目自为千里期。便共溪山有情分,更缘阡陌识参差。

层云异日虽轻举,独鸟长年可俯窥。缇骑到家春满眼,庾公清兴不应衰。

夜泊灵洲

明代陈绍文

畏途趋落日,孤棹倚灵洲。水月蒹葭夜,山风松桧秋。

渔传隔浦调,客引异乡愁。不尽凭高兴,狂歌向北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