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春词

唐代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春天 女子 闺怨
赏析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祝英台近

宋代史达祖

落花深,芳草暗,春到断肠处。金勒骄风,欲过天堤去。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画阑映、一枝琼树。
正凝伫。芳意欺月矜春,浑欲便偷许。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谢郎日日西湖,如今归后,几时见、倚帘吹絮。

癸亥初春与诸同学游三昧涧分得吟字

明代释今辩

轻风晴日荡寒阴,共拂春衣向碧岑。掷石傍村童子戏,逢人觅路麦苗深。

漏天界断三峰影,曲涧萦纡一杖寻。不觉山钟催日暮,归途犹得共长吟。

越中秋怀二首 其二

元代吴采

羁思愁怀耿未平,秋来景物倍伤情。苍鲸跋浪风偏恶,宝剑惊时夜亦鸣。

南国未全沧海贡,中原犹望朔方兵。躬耕自惜英雄事,未必南阳老此生。

赋得临池柳

明代梁有誉

拂岸青阴合,萦堤翠色稠。声从笛里听,影傍镜中浮。

水与柔情漾,波将舞态留。腰肢怜楚细,眉黛学孙愁。

濯濯恒笼雾,依依讵奈秋。堪怜张绪去,谁复拟风流。

方提举公美挽词

宋代林亦之

马上姿容河朔风,吁嗟不见夕阳红。
长江自小为邻舍,昨日归来无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