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目光为何忧郁而深邃

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1302年,但丁37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初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 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 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 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 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 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在但丁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感觉将这位伟大的诗人拒之门外很不得人心,便宣告,只要但丁公开承认错误、宣誓忏悔, 就可以让他回到家乡。然而但丁认为自己没有错,断然拒绝。1321年,但丁在威尼斯染上疟疾,返回拉韦纳不久便离开人世。他的遗体被拉韦纳人安葬在市中心 圣弗兰切斯科教堂广场上。佛罗伦萨市政当局提出把但丁的遗体迁回故乡,遭到拉韦纳人的拒绝。也许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佛罗伦萨当局委托拉韦纳 人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则由佛罗伦萨永久提供。1839年,佛罗伦萨在圣十字教堂为但丁立了墓碑了雕像,同时把教堂前面的广场命名为“但丁广场 ”。这时,离但丁辞世已过了五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