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远望》山体壁诗的原文和翻译,包括作者表达的感情。

棒捶岛为何没有毛泽东的亲笔诗
拙文《神秘的棒捶岛》在我的博客上贴出后,有朋友问叶帅诗《远望》的时代背景及其蕴藏的含义,笔者近日读博,惊现逸夫先生早已在其博客中作了详尽解读,感觉很受教益。
笔者查阅,毛泽东在1965年5月填写过两首词: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词如此:“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另一首是《念奴娇鸟儿问答》。原词如此:“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不知什么缘故,这两首词直到1976年元旦才公开发表。
1965年8月,中央在大连棒槌岛召开会议,有鉴于当时国际上的反华浪潮,特别是苏联自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和下台的一些变化,叶剑英元帅有感而发,其间写了一首《七律望远》:“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飘渺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叶剑英将诗作送给毛泽东,请毛泽东斧正。由于这首诗同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在格调、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写作的时间也大致相同,毛泽东大为赞赏,且挥笔将题目由原来的《望远》改为《远望》,其他一字未动,并推荐到《光明日报》的副刊发表。
在这一年12月26日毛泽东72岁寿辰之际,毛岸青和邵华去给老人家祝寿,毛泽东非常高兴,挥毫泼墨,一字不差地为他们书写了叶剑英元帅的这首《远望》。后来毛岸青和邵华将毛泽东录写的《远望》原件转送给叶帅,附信说:“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对伯伯的诗也是十分喜爱的。1966年元旦前,我们去看望父亲,父亲挥笔写了《远望》诗一首,以教育、鼓励我们……” 叶帅得到毛泽东的手迹后非常高兴,他请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加工制版,以作为永久留念。后来,叶帅将此诗收入自己的诗集时,即以《远望》为名,并将诗集命名为《远望集》,封面书名用的是毛泽东的手迹。
现在,毛泽东手书的《远望》,已被刻在棒捶岛宾馆后山下的一个巨石上,成为游客们留影的绝佳的景观。
叶诗如何解读,逸夫先生作了认真考证。他认为,要解读这首诗,首先要把它放回写作的时代背景中间去。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六十年代初期,国内三年自然灾害,老同志都知道,没饿死是运气好。国际上,美帝和苏修利用我国暂时的经济困难,遥相呼应,反华浪潮甚嚣尘上。当时的中央工作会议,逸夫先生推测,就是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的。叶剑英登高望远,纵观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英勇气概,蔑视美帝苏修,坚信世界革命一定会胜利。接着逸夫先生对全饰作了解读:
诗的前两句,意思是当时的苏联人民在苦难之中忧心忡忡,他们在想念,回忆列宁时代。马列主义的红旗已经在苏联虚无缥缈,淹没在遥远的天空了。其中的“元元”指苏联人民,“逝翁”指列宁。
诗的第三第四句,是痛批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复辟倒退行径的。讽刺他们像黄昏的乌鸦,围绕着枯树一圈又一圈,迷失方向了,或者是对腐朽没落的东西着迷了,不肯离去了。“三匝”中的三,泛指多。匝,是“周 ” 或者“圈”的意思。 讽刺他们像落伍的大雁,星夜兼程,追溯回头路,倒行逆施。
诗的第五第六句,歌颂了当时亚非人民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体现了毛泽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伟大思想。蔑视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赤道”是指非洲。“椰林”是指当时的东南亚印度支那三国。连贯起来解释,亚非人民尽管武器装备落后,但是革命热情高涨,敢于面对如虎似龙的强敌美帝国主义。这两句,在困难中看到了光明。我说叶剑英登高望远,出处就在这里。
诗的最后两句,既可以理解为:苏联修正主义集团的先后两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是猪狗不如的大笨蛋。也可以理解为,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都是猪狗不如的大笨蛋。“景升父子”,即《三国演义》中的刘景升父子,小说里面出名的大笨蛋,庸人。“豚”,古汉语中是“猪”的意思。诗的最后,把扭转乾坤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身上。
如此看来,毛泽东在棒捶岛之所以没有再写诗,应是认为叶诗已足够到位,同时也已表达他的胸意;另外,也可能是毛对叶帅这位诗友的一种由衷的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