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

徐老师告诉你
主要有起名避讳,口语避讳,书写避讳。

避讳,是汉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及长辈的名字。人们说话、做作文不能乱用乱写,平时用到与这类人物的相同的名字时要有所避讳,如:不用"长"字,用"修"字代替。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

到了唐宋,避讳之禁令逐渐严格了,为"尊祖敬宗"和维护天下的权威,唐代要求对七世以内的已死君主必须避讳。所以唐人因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之讳,把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狗"改为"画龙不成反类狗",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为"不入兽穴,焉得兽子",简直不知所谓。宋代又规定,七世以上的君主之字,也要避讳。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原名"桓娥",在赵淳熙版《文选·月赋》李善注中,始改作"嫦娥"。这是因宋人避真宗之讳,改"桓"为"嫦"。杨延昭是大家熟悉的杨家将中的人物。他本名延期,因避赵匡胤始祖玄期之讳,易名延昭。
美博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