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桌子美文

  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父亲都告诉我,不可以把那个桌子给扔了。我扔了很多旧家具,唯独保留着比我还要年长的旧桌子。

  那是一个四条腿的木头方桌。从我记事起,我们一直在这个桌子上吃饭。桌子是鹅黄色的,桌面中间画有圆圈,圈里是一对鸳鸯,多年后桌面被擦拭成花脸,母亲买了漂亮的塑料桌布,不知换了多少次桌布了。后来家里盖了时兴的花槽木头新房子,置办了一些新家具。这个桌子与全新的家具和房屋有点格格不入,我以为父亲会把它拆了,放到灶里燃烧起红艳艳的火苗。父亲让我和妹妹把桌子擦干净放到阳台上,从房间里淘汰的旧沙发也搬到房间外的封闭阳台上。每年的寒暑假只要有阳光照到阳台,我们姐弟三人总有人在沙发上写作业、玩耍、晒太阳,留下了许多笑声和欢乐的回忆。夏天,每天中午我们围着方桌吃饭,尽管吃的不是洋芋丝就是洋芋片,全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画面总会出现在我们现在的谈话中。后来农村老家搬到了县城的楼房里,搬家时我们认真收拾每一样东西,唯独没考虑这个方桌,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方桌抬到车上,遭到我们姐弟的一致反对,父亲说:“这不是桌子是我唯一的念想,再说桌子很结实的,可以用呀。”父亲深情的表述,固执的行为让我们无奈无语。方桌放在楼房的阳台上放杂物,再后来父亲的楼房又被卖了,搬到省城,路途遥远阻止了父亲搬运桌子的想法。我想这次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方桌扔了,没想到父亲颤颤巍巍地把桌子抬到了我家,我始终嫌弃这个破旧的桌子,碍于父亲的颜面不开心地接纳了它,父亲小心翼翼地给桌子盖上桌布,把花盆放在桌子上面,说,桌子一点也不占地方,一定要留着桌子。

  在五十年代出生的父亲,在爷爷的培养下上了师范学校,是村里少有的“工作人”,父亲受毛主席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勤俭持家的优良教育加上家里的贫穷现实,父亲从小养成了勤俭和吃苦的习惯。父母经历了太多的委屈和磨难,用坚韧的双肩为我们姐弟三人铺就了幸福的安康大道。

  那个桌子应该比我还要大两岁,四十三岁了,桌子很结实就是外观比不上现代家具!桌子是父亲前半辈所值家业的代表,也是父亲吃亏、吃苦、独立、自强的记忆。桌子是父亲年轻时在一人一校里当教师时用损坏了的课桌请人做的,是我们分家单过时唯一的财产。我们当时借住在别人家,三间快要倒塌的木头房,一口锅、三个大碗、一袋面、一袋洋芋,一家四口人。到了冬天,呼呼的寒风吹来时,小小的炉子一直在冒烟,不见火焰也没有温度,小妹的脸冻坏了。夜里起夜时,望一眼黑漆漆的院子,我们谁也不敢出门,每次揪着母亲的衣襟出去。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任何有用的东西我们会拿回家,路上看见小树枝,我和妹妹拖回家,用来烧火。妹妹刚学会走路,我总拉着她,她连姐姐也叫不全乎。

  1982年,弟弟的出生,让父母直起了腰板,重男轻女的年代。我是父母懵懵懂懂得来的孩子,得到了所有亲人的喜爱和祝福;妹妹则是在所有人的不悦中成长的,甚至有了与别人家男孩调换的说法,父母觉着还是自己的儿女好,最后盼来了家里唯一的男孩--弟弟,从此我们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父亲的肩上。

  住在学校的父亲学会了自己做饭。每个周末回家,农忙时一进家门来不及喝口水扎到地里,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全家的开支。父亲从不会在外面吃一顿饭,喝一次闲酒。认为在外面吃饭,不如在家里吃饭的省钱和干净。为了操持家务,父亲习惯了算经济帐,每月把领到的工资和家里的开支详细做记录,我从父亲的账本里知道了我第一个月领了多少工资,家里交了多少,可惜辛辛苦苦养大的我们参加工作后都未能帮父亲太多。父亲到县城上班还是情愿下班后走两里路回家吃中午饭,剩下饭钱改善我们的伙食。“我一人吃一碗饭,不如全家吃顿肉。”是父亲最爱说的话,红烧排骨是我们的最爱,也是妈妈的拿手菜。父亲一生所穿的衣服,加起来也没有现在年轻人一年买的衣服多。直到今天,只有我们姐弟们拿到家里的新衣服他才会穿,否则,不会主动去买衣服,我们催他,他还会说:“我的衣服多呀,柜子里装不下了!”。

  家里很贫穷但我们从小没有受过钱财的苦,我们在住校时,父亲会给我们足够的开销;在读高中时我穿的防寒服和保暖皮鞋曾让同学们羡慕了一阵,新买的飞鸽牌自行车让我也骄傲了好久;在省城读书时父亲每次都会多给我们一些零花钱,到了月底我们从不担心饭卡的余额,“穷家富路”成了他的口头禅,我们安逸的生活一直靠父亲的“吝啬”支撑着!

  父亲一直用开明和沉默来教育我们,话很少但我们都怕他,读书时我们会努力考高分让父亲开心;工作时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让父亲放心;生活中我们会忍让和宽容让父母亲安心。

  面对现在独生子女的自私和娇惯,我总是这样和父亲开玩笑:“你是最大的赢家,教育好了三个儿女,而我们教育一个子女就已经失败了。”父亲经常讲过去的事教育自己的孙子们,都是关于节俭和做人的。家孙外孙都是父母亲一手拉大的,母亲常这样评价父亲:“小时候没关心儿女的,全还在儿女的子女上了。”我们的儿女更加依恋我们的父母,在乱花钱时也担心父亲会责怪。

  父亲看到儿女们经常不在家做饭,看到我们偶尔叫外卖,打滴滴会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几句。他也很少去外面吃饭,我们姐弟总用你开开眼界,尝尝口味的说辞劝他,但父亲说;“谁的钱都挣得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竞争激烈,工作要求严的时候,该把钱用在刀刃上。”后来弟弟结婚,还有买房,父亲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他全部用的是现款,他不愿意跟人借钱,也不用借。当我遇到事时,才发现囊中羞涩是多么的不安和胆怯,经常在嘴边的亲朋好友,只能是嘴上说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月光族。

  父亲常教导我们:儿女是精神,钱财是胆,适当的储蓄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活。我们却把父亲节俭和不愿麻烦别人的传统称为吝啬。所有人都说父亲吝啬,起初我也这么认为。在我成家后,面对经济上一个又一个的窟窿时,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吝啬。买房首付款凑不足,生病住院支撑不了几天,家里七七八八的开支总在意料之外,看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先看价格,想培养女儿有个爱好和特长,也总是顾虑重重,向来自以为大方的我频频向“吝啬”的父亲伸手。

  有人喝醉了邀上一大帮人在饭馆大吃大喝,不管明天的生活怎么过;有人在麻将桌上推来搡去视金钱为废纸,不在乎孩子的生活费怎么办;有人会有十元花光十元,就像明天是世界末日,或有事了东拼西凑,或不顾儿女的生活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大方生活。

  父亲有一套很完整的理财经验,有压箱底的救命钱,有正常生活的零用钱,也有自己娱乐的私房钱。逢年过节家里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也是最时尚和最潮流的,我们的零花钱是保证足够的。我们的家也是最舒服和最温暖的,如果真要说吝啬,那就是父亲对自己太吝啬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享受俩字离他太远,苦了自己为了所有的亲人。

  父亲年轻时没穿过好衣服,没吃过好饭,在单位是优秀的数学教师,深的学生和同事的爱戴和尊重,在家里是农活的好手,割麦子、翻地、种庄稼任何人见了都说:“不像个工作人呀。”父亲将全部的心思用在教学和养育子女上,多年的节俭习惯到年老时更不能容忍铺张浪费的现象。

  父亲要我们一定留着那个方桌就是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围绕着方桌父亲可以讲三天三夜的经历,在我不惑之年我重新认识了父亲的“吝啬”,方桌成为我家唯一值钱的财产,我一定会学父亲的坚韧将方桌留给女儿,将父亲的经历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写下来留给女儿。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在优良传统缺失的大环境里,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裕的今天,为能氤氲在父母勤劳吃苦,与人为善的氛围里,为造就了我们自立自强自爱的性格而骄傲,有如此父母是我们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