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嘉州作》·郭沫若

1907年秋,15岁的郭沫若去乐山就读嘉定府中学堂,在舟中过夜时作此诗。诗人从沙湾乘船顺大渡河而下,乘风破浪到达嘉州城,眼前是暮色中的景象:嘉州的城楼;在淡淡云雾下隐隐凸现的峨眉山的山巅;倒映在江面上的云霞随着波浪时浮时沉;河岸闪烁着稀稀落落的渔火,疑是天上的星星坠落;打渔的船只在月色下返航。青年郭沫若此时心潮澎湃,他想到苏东坡扁舟载酒的传说,立志要作凌云游(追步苏东坡),干出一番大事业来!1942年,郭沫若在《我的学生时代》一文中写道:嘉定是适宜于读书的地方,环境很好,山水十分秀丽。
星期日在平坦如路的府河上划船,到青衣北岸的凌云山和乌尤山去游览,远望磅礴连绵的峨眉山,近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令人有追步苏东坡之感。在凌云山上有苏东坡的读书楼,有他的塑像、刻像和题写,也还有好些遗迹,如洗砚池,载酒时游处之类。这段文字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这首诗。它表现出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即有追步苏东坡之大愿。郭沫若后来一生作诗、填词、书写对联,的确在追步苏东坡。【注释】雉(zhi)楼,即城楼。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