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痴先生传文言文翻译

《东痴先生传》译文:
先生初名元善,字长公,因仰慕嵇叔夜的为人,就改名叫徐夜,字嵇庵,又字东痴。世世代代都是济南郡新城县人。徐先生的曾祖父是守吾公徐准,明朝万历年间考中的进士,做官做到了云南布政使。当时有“山东四君子”的说法,守吾公就是这四君子中的一个。东痴先生是我的叔祖也就是有考功职衔的季木先生的外孙,年少时在外祖家读书,受外祖家风气熏陶,从束发(十五岁左右)起就擅长写诗,受到外祖季木先生的喜爱。二十九岁时,遭逢社会动荡(指清兵入侵一事),母亲在混乱中死去,于是放弃了在学校学习以应对科举的事,在系水东岸隐居。住着几间茅屋,以芦苇做墙,以艾草为席,座位上凝满了灰尘,而先生坦然自若。顺治辛丑年(1661年),到钱塘游玩过一次,经过孤山,拜访林和靖故居,又渡过浙江,溯流而上到了桐庐,登上严子陵钓台,在谢皋父墓前祭奠一番,徘徊良久,赋诗而返。又过了十三年,也就是康熙癸丑年(1673年),因赴老友的约会,往西游览宛邓一带,回来后就不再外出。到了康熙戊午己未间(1677年到1678年),有诏令寻求隐居的高士,高士们都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地聚集到京城。主管部门打算让东痴先生应诏,先生以年老多病坚决推辞了。
先生年少时写文章,受到《史记》、《汉书》、《庄子》、《离骚》的影响,擅长写哀艳(指凄切而华丽)之辞;写的五言诗与陶渊明相似,巉刻(指诗文风格清峭瘦硬)之处更象孟郊。中年以后,在田庐隐居,与社会远远地隔绝,喜欢描写山林河湖的乐趣,称道农家生活的情致,都是些世外之语,储光熹、王维以下的诗人难以企及。康熙癸丑(1673年)年春,我与已故的西樵、东亭两位兄长到他住的地方拜访,看到他住的是三间老屋,雨下时间长了就漏水,像要倒塌的样子。我就给新城县令写了封信,信中说:以前元道州(元结,字次山,曾任道州刺史)推荐处士张季秀,请县官给张季秀建造十多间草房,给他几十亩水田,免除他的徭役,从而叫士人知道廉耻。又,杨君谦《苏谈》一书中记载中峰和尚的草堂,说冯海粟和泥,赵松雪(赵子昂)搬运,中峰涂泥墙壁,吴地人到今传为美谈。如今徐先生并日而食(指三两天才能得到一天的粮食),箪瓢屡空(指家中常常断粮),所住的一亩地,与蓬藋鼪鼯共有。先生如果能登门拜谒,捐助修建草堂的资财,继元次山、冯海粟、赵松雪三君子之后,也是一个佳话。
又过了十年,先生七十岁了,更加贫穷。我在京城多次寄信给他,向他索要他的诗稿,先生每每谦逊地推辞。只好就我的书箱中所藏的二百余首诗刻印了。东痴先生本来是可以流传千载的人啊,流传他的诗,就是为了流传他的人啊。又过了二年,他去赴朋友之约,死在了德安。
东痴先生形貌瘦削而精神清朗,望上去就像溪畔之松、惊露之鹤,他的书法与虞永兴(即虞世南,因赐爵永兴县子,因称 “虞永兴”)相似,他在村里与我们兄弟交往得尤其好,因而记下他的大概情形。
渔洋山人王士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