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行令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中写饮酒的场面很多,而且作者对许多饮酒的场面不厌其精地叙述其全过程。与今人饮酒有所不同,今人饮酒多为谈天叙旧,而红楼梦中凡饮酒,则行令。其酒令之丰富有趣,令人观止。

  众所周知,酒令就是饮酒作乐时取乐的游戏。国人饮酒,意多不在酒,更注重饮酒时的氛围与环境,低头喝闷酒,“易醉而无味”(贾宝玉语),显然是不受欢迎。大家便推举一人为令官,余人听令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者或负者罚饮,“酒令大如军令”(鸳鸯语),一旦违令,不论尊卑,必须认罚。

 书中说“射覆”是酒令的祖宗。射覆最早是一种,把某物扣在碗下,让人猜,后来用于饮酒,成为一种酒令。俞敦培在《酒令丛钞.古今》中说:“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者,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说白了,就是你覆下一个字,别人来射。第六十二回贾宝玉过生日时,便写到了射覆。因为这种酒令古老且无味,多不用。

 第二种是拇战,就是今天的划拳,两人凑点数。第六十二回中说,“(探春)又着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我觉得拇战也应包括今天常见的一种“押指儿”,每人出一根手指比输赢,拇战只压食指,食指只压中指,以此类推,输者罚酒。

 第三种是击鼓传花。这种游戏仍然保留着,酒席上用得不多。第五十四回中庆祝元宵节,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说,“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第七十五回中,进过中秋节,“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第四种是占花名儿,这种令通过掷骰子来决定。所谓花名,其实是一种以花命名的签,是专门为饮酒设计的,签上怎么说就怎么进行。第六十三回,为宝玉祝寿时,行的就是占花名儿的令。“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是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从筒里抓出一支“艳冠群芳”令,上面要求是席上共饮一杯。

 第五种是骨牌副儿。骨牌是当时一种娱乐用具,每副三十三张,用骨头、象牙或乌木制成,上面刻着不同方式排列的二到十二个点子。第四十四回,贾母宴请刘姥姥,行此令。方法是随便取三张牌,依次说出,合成一副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语,都要押韵。因为文化味儿比较浓,所以刘姥姥才闹了大笑话。与此相类似的酒令还有一个是掷曲牌儿(第一百零八回),方法是一次掷四个骰子,掷不出曲牌名的罚酒。

  第六种是也是文化品味最高的一种,叫“酒面酒底”。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行令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关人事的果菜名”。只看这些要求便唬人一跳,若非饱读读书,恐怕不能对答。举一下黛玉的例子。黛玉说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衰,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这是酒面。酒底是“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其中“榛穰”是席上一种菜,榛砧同音。第二十八回,宝玉行的也是酒面酒底令,“要说悲、喜、愁、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支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书、旧对、四书五经成语。”这么复杂的酒令,恐怕只有熟读经书的秀才才能应用,而且也只能出现在大观园,而不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水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