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文化同质化

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是近年来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有人认为文化同质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日趋一体化,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地球宛如一个村落。西方模式和价值观的到处传播,尤其是90年代后美国文化对我国的大量渗入,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对此我们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来考察这种现象。

  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文化出现趋同(同质化)现象,但文化的特性决定文化应是多元的,各国的文化发展应丰富多彩,文化的同质化会影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80年代以来,愈来愈多的贴着美国商标的商品、电影大片、各类碟片、乡村音乐、摇滚乐、唐老鸭、米老鼠、变形金刚等一系列无不反映大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东西冲击着中国市场,即使意识形态相对淡薄的纯粹娱乐性节目也因有意无意间展示、倡导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快了,一些研究学者指出:信息不同于工业化产品,信息高速公路流通的大量信息,必然会带有明显的政治、文化色彩。(注:林燕:《国际互联网:信息控制与舆论引导》,《现代传播》1998.3转引自徐如镜:《发展信息产业事关国家命运》,《信息论坛》论文集(一),计算机世界报社,1995年版。)由于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大部分资料传播所依赖的软硬件,据有关组织估计,美国目前拥有的数据库占全球的70%以上,(注:陈绚:《国际新技术媒体传播体系的形成及负面影响》,《国际新闻界》1998.3。)加上美国一直在把它的有关法律、人权、技术的标准贴上国际化的标签,通过互联网强加给别的国家,(注:闻熙:《计算机化和信息化》,《当代思潮》1998.1。)互联网潜在的“美国化”影响已对一些国家的社会、政治、法律等文化价值观构成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世界的传播模式是与世界力量结构密切相关的,经济的不平衡就形成了传播模式的倾斜,也就是发达国家的传播中的主导性与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必然导致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的依赖。20年来,我们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同时也引进了大批的文化产品。可口可乐、麦当劳、多媒体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文化一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念;而另一方面,它们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文化工业。(注:(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郭英剑的前言:《文化帝国主义抑或全球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从8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大,甚至出现文化帝国主义现象,即指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确实在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也就是说在文化传播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通过消费文化的输入和渗透,逐步实现了物质文化的趋同,并且政治文化和心理文化的趋同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内也在加紧进行。

  不可否认,我们的世界愈来愈相互依存,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类文化差异也有减少的趋势,逐渐出现了文化趋同现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文化正传遍着全世界,但由于各国的制度、经济、文化传统相差甚远,因此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社会发展各不相同使世界将会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模式更加多元化,这也是由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在传播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平等的文化交流,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使流通变成了单向的发达国家的大量产品的的倾销至发展中国家,使各国各地区的大众,自觉不自觉的接受和认同美国等西方文化,并向之看齐,导致各国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消失,使之与传播者的文化趋同,这种文化的同质化现象会削弱各国文化自主的能力。传播造成的文化同质化现象,是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强势文化不一定是优质文化,弱势文化也不一定是劣质文化。文化是发展和变化的。

  文化的“优”指相对于别的文化较为文明,文化质量较高、内涵较丰富的文化;而文化的“劣”主要是指文化的类型和内容都比较封闭、落后、愚昧。相对而言,优质文化会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容易向外扩散。(注:戴元光:《传播学笔记》,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人类文明的发展使文化出现同质化现象,在本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份曾融入我国的文化中,促进着中国的发展,比如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一些国家效仿,世界变成两大阵垒,这是制度文化的趋同;西方的先进电器的引进,促进我国电器大发展,
  这是物质文化的趋同。发展到如今,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力量结构显然不可能是强弱均等的,这也就形成了文化上的强势和弱势势态,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问题。文化本身有进化的一面,强势文化是发展比较快的文化,可能对弱势文化造成压力,使弱势文化不得不接受强势文化,但我们应该看到强势文化不一定全是优质文化,人类学家路丝·本尼迪克特(1887-1948)曾把社会分为两种:“高协和”和“低协和”的社会类型,高协和社会被认为是优等的社会,它的文化是安全文化,低协和社会是劣等社会,它的文化是不安全文化。在高协和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合作,在这种优等的社会里,财富的分配更加均匀;在低协和社会里,个人总是通过战胜他人来获得利益,而失败的多数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在劣等社会里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的观点,在对各类社会进行分析后,他认为美国社会是一个混合的协和社会,它有宽宏大量、十分安全的地方,也有一些习俗和制度使人们互为仇敌。(注:(美)福兰克、戈布尔著《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因此可见美国的强势文化中也有劣质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强势文化受现代媒体的控制太严重,受现代科技的控制太严重,是一种虚幻的强势。例如广告,广告文化本身不是人类主流文化,是人们运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一种商业信息,由于它的传播技术、传播工具非常发达,对弱小国家的轰炸渗透很厉害,这种强势文化其先进性很难讲,它主要靠技术来支撑,靠媒体来包装,与西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文化现象背后存在很多虚假的的文化内容,在强大的经济发达国家,这种文化事业势必发展很快。强势文化,很大部分是由于工业文明、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非完全是优质文化,人类必须全部吸收。目前我国文化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促使我们进行文化反思。我们发现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既有促使民族文化发展的方面,也有危害民族文化的方面,所以必须对这一现象慎重对待。因为文化的劣势会变化,文化的优势也会变化。例如,中国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得到整合的文化并在世界广泛传播,但到了今天,继续说中国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文明的文化是不妥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的文化已相对显得落后与保守了。(注:(美)福兰克、戈布尔著:《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三、实现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加强文化的民族化研究。

  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至少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现代化,政治与文化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注:(美)福兰克、戈布尔著:《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因此,不能说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有现代文化。一个民族,不可能工业现代化后,文化就现代化了。从当前美国文化对我国的大量渗透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来看,文化现代化需要加强文化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研究,在工业发展的时候,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候,民族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怎样能够比较协调?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方式影响着物质文化的发展,成熟的文化具有适应环境、改进环境的作用。网络化、地球村的今天,世界走向同一趋势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文化共享已是必然,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吸收西方的异质文化,异质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而单性文化的封闭式发展,则会导致这种文化的萎缩乃至衰微。(注:王喜绒、李新彬编著:《文化比较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但对弱势文化的入侵非常值得注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异质文化中的优质文化融入本土文化,文化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用异质文代替本土文化只会导致文化的衰落、民族的消亡。

  一部民族文化史就是一部民族发展史,反之每个国家的发展史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史;一味推崇文化同质化首先是抹杀了国家的民族性,这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衰落和殖民化。同质化现象是和美国推行的全球一体化相联系的。国家是历史的产物,过去发生的一切使它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管理着自己。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是在特殊的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必然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经验。把自己的文化当成世界文化强行在世界推行,只会激发新的文明的冲突。“文化精英们”,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为抹杀各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和文化身份,制造出一系列文化和政治一体化的理论,什么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等,根据这种理论,凡是对美国有益的自然是世界性的政治、文化,不必去顾及其他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但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只是照搬别国的文化经验,这种依赖性,会导致被输入文化的国家的文化失去自我调节的自主能力,形成文化殖民化,以致导致全面殖民化的恶果。中国古代全胜时期文化曾对一些国家产生过影响,它有其优质文化的特征,但现在美国依靠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借助传媒和物质大量传播其文化价值观,显示出它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目前,中国要对抗这种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有几种办法:一是挖掘我们的文化优势;二是洞察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三是加强我国的传统教育;四是净化媒介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