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所有诗文

赏析 注释 译文

亲政篇

明代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

明代王鏊

土木垂殷鉴,俄传北狩音。泪缠寰宇痛,坐厌法宫深。

洛汭歌钧石,祈招度式金。谁扶鳌极正,持慰杞人心。

赠琴士杨凌

明代王鏊

家藏无长物,犹有一张琴。独抱中空节,能含太古音。

老来唯信手,妙处不传心。归去北山北,秦筝世所钦。

喜雨

明代王鏊

五月亢阳骄,原枯泽欲焦。朝恩推荡荡,暮雨听萧萧。

造化功何有,苍生望已翘。倚阑看不厌,诗和野人谣。

送僧归洞庭

明代王鏊

好古多游寺,怀山喜见僧。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

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祔茂陵

明代王鏊

露宿千官绕,风悲万木号。配天同浩荡,启圣亦劬劳。

红日低黄屋,青山映白袍。谁云金口远,还接茂陵高。

送石邦彦知汜水

明代王鏊

春雨南宫夜,双珠得并收。科名夸大宋,茂宰说中孚。

亦县前朝事,清河近日讴。折腰君莫厌,凫舄岂淹留。

送李士钦祭淮渎

明代王鏊

相门馀旧业,使命属明禋。典礼书三望,文章睹一新。

拜回桐柏暮,行处杏花春。归路恩光满,南阳有近亲。

早起

明代王鏊

纸窗斜漏白,暗室未全明。庭树鸟争噪,邻家鸡独鸣。

四墙犹鼾睡,壮志独潜惊。万古一昏晓,淹留何所成。

耳鸣

明代王鏊

耳内真何有,年来解作声。磬乎时殷殷,蝇也只营营。

稍向喧中息,知从甚处生。天应怜寂寞,将尔当箫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