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鹦鹉曲·夷门怀古

元代冯子振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
〔幺〕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抒情 思念 故国
赏析

  起句“人生只合梁园住”,是模仿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纵游淮南》)的故作奇语。接着,以“几个白头父”的闲谈和回忆,来支持这一结论。这其实就同唐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样,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充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

  上片出现了“胭脂坡”的地名,这原是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处所在。作者移入“夷门”,正是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时期作为全国都城的事实。同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曲中强调“他家五辈风流”,这“风流”无疑是属于宋代汴京的全盛时期。换句话说:“白头父”们是在演说和追念前朝,他们虽不是遗民,但父祖辈对于故国的爱国情感却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在元代是忌讳的,所以曲中的“快活煞”三字,只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

  白头父谈话的主题是“说宣和”,而且着眼于其时的“锦片繁华”。作为具有典型性的例证表现,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观灯。北宋汴京的元宵灯市,是天下闻名的,其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连大内前的御街,也任由百姓和行人来往观赏。“辇路”、“马行街”、“州桥”、“相国寺”……“白头父”们如数家珍,表现出强烈的缅怀和神往。“宣和”是“靖康”前的年号,也就是宋徽宗在禅位做太上皇前的最后几年,下距北宋的灭亡已近在咫尺。老父们对他荒政失国的过失未予责备,却津津乐道他在元宵灯节的与民同乐,并以此作为“人生只合梁园住”的一则论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汉族百姓的民族情绪。“锦片繁华”在作者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夷门怀古”的用意与心情,可以想见。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清虚山

明代文彭

青霞片片玉玲珑,员峤方壶指顾中。喜见平林游白鹿,惊看激水喷苍龙。

香生别殿玄都近,云护高台碧落通。春尽飞花犹满地,分明身在蕊珠宫。

读骨鲠集

宋代薛季宣

几许兴亡事,全归喜怒中。鹳鸣非雨候,花落任春风。

龙马符虽在,檀槐战已空。未须悲麦秀,王道有车攻。

和少保杨澹庵内阁雪山诗韵

明代倪谦

绝怜嘉瑞喜亲抔,顷刻参差势自缪。天姥淡横银抺额,麻姑全露玉搔头。

六花令属玄冥布,一篑功由内相收。终润土膏流素液,南郊綵仗已鞭牛。

和陈宪副归田诗

明代张弼

门外溪山郭外田,湘中风物剡中船。梦魂千里乘秋到,归旆三巴映水翩。

路绕棠阴春满眼,庭留花影日高眠。乖崖心事君应会,肯与奔忙卖老年。

又和酬子馀

宋代王庭圭

句法出脩水,家声谁不闻。微言虽甚秘,残馥可能分。

笔扫堂堂阵,词飞蔼蔼云。马卿才思逸,倾动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