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赏析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全文叙述生动,条理清晰。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简洁、传神。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负、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韩非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应尽须尽吟 其五

明代顾允成

应尽须尽,天地混沌。矧伊人兮,妄生执吝。

向日葵

清代蔡添福

晓起娇姿正向东,黄昏转对夕阳红。倾心只解趋炎势,枉负滋深雨露功。

即事

清代郑用锡

狐兔何纵横,大地遍荆杞。干戈何扰攘,谁洒河山耻!

蒿目战争场,相持鹬蚌死。忆昔炽彝氛,荡乱将一纪。

何期不逾时,西粤纷刀矢。小丑任跳梁,蔓草渐迤逦。

无计靖妖魔,一埽逃穴蚁。提帅百战孤,吁天拊髋髀。

宫傅陨大星,狼烟何日止?悲哉沙虫军,鸢旗屡屡靡!

继之山左饥,泗决没田里。呼山庚癸哀,横流奔马驶。

羽书驰九阍,群臣魂魄褫。议赈杼柚空,顾表恐失里。

况复艇寇肆,沿海啜脂髓。更逢大厉秋,爨骸将命抵。

吁嗟世事乖,丝棼孰得理?努力报清时,长城帝所倚。

舟中观马目乌龙山

宋代方回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閒。
今晚归书屋,溪僧定叩关。

暮春泛舟涪江

宋代李新

已把荷衣换钓裘,不妨官柳系渔舟。
提壶劝酒虽无意,杜宇言归却自由。
十里江风吹昼梦,一川梅雨敌春愁。
忘机鸥鹭休飞去,且为閒人更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