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五代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将之京留别马从兄敬

明代谢晋

江馆西风又作寒,同袍还念客衣单。相思后夜苏城月,独向丹阳郭里看。

贵公子

唐代韦庄

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金铃犬吠梧桐月,
朱鬣马嘶杨柳风。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
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

游南屏寺忆孙太初

明代李时行

太白山人竟不回,风流争羡谪仙才。云游五岳还词赋,豹隐三吴自草莱。

习静著书常闭户,狂歌散发独登台。鸾骖一去无消息,花满西湖空自开。

丙子元日述怀

明代尹台

糟粕从谁问斲轮,支离七十又逢春。生逢四圣休明世,仕列三朝礼乐臣。

老向星辰忘听履,病将舟楫寄垂纶。子房本乏神仙骨,白发能抛乌角巾。

甲寅六月苦旱祈祷二首 其二

明代邓云霄

旷宇云屯火,清江浪沸汤。苍生呼涸辙,赤帝转骄阳。

金石将焦铄,风沙屡作狂。儿童纷拜舞,何不学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