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清代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写人 渔夫 向往 自由
赏析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陪曹使君饮郭别乘舍夜归奉寄

宋代毛滂

金波滟滟梨花玉,春色两枝娇映肉。
夜堂莺燕落梁尘,秋帘风露昏银烛。
倦客归来半白头,旧约参差两黄菊。
新年斗酒亦径醉,道旧欢然能五六。
御史家儿反温克,风前玉树何由俗。
上客凛凛八尺身,秀在两眉诗在腹。
醒狂司隶醉奈何,猛雨澜翻无软热。
不嫌呼酒反劝君,要看春空云郁郁。
明朝宁辞一日病,清时未可三闾独。
倒冠落佩郭南门,长庚晱晱山簇簇。
回头一笑堕渺茫,卧听桐鱼唤僧粥。

东渡早梅一树岁华如雪酣赏成咏

唐代羊士谔

暇日留囗事,期云亦囗开。乡心持岁酒,津下赏山梅。

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唯应招北客,日日踏青来。

杂咏二首 其一

元代马祖常

百丈牵船溯上流,清淮从古有三洲。浮山堰逐降王去,淝水波因小谢收。

红树有霜还可骑,白蘋无雨更宜舟。平生自是多行役,莫信吾家马少游。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

宋代朱翌

菊以黄为正,纷纷祇皂舆。待寒缘耿介,纵老不凋疏。

秋净花如染,时迁水走渠。惟留五字句,能不愧应徐。

冻鹊

明代于谦

独占高枝立,天寒伴侣稀。明朝春意动,好向上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