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新荷应诏

南北朝沈约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咏物 荷花 寓人 抒怀
赏析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来为诗人墨客们所赞颂,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一、二句以议论入题,针对人们因荷花是草卉而轻贱它的心理而发。天池,本谓神话中的瑶池。此诗是“应诏”之作,故这里“天池”应指皇宫内的荷池。两句意谓荷花虽为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与其他山泽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们的注目。

  三、四句转入咏物本题,细致而微地描绘荷花的初生水面,应题“新荷,二字。荷的根茎最初细瘦如鞭,俗称莲鞭。莲鞭上有节,能向上抽出叶子和花梗。“微根才出浪”,就是说花梗刚刚伸到水面。这里连用“微”字“才”字,已极言其细小,下面“短干未摇风”,则更形象地体现其细小;梗干之短,甚至风亦不能使它摇动,可见它只是刚刚在水面露头而已。这两句直逼出“新荷”的“新”来,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绝。在这细微之处,诗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二句写初出荷茎之至微至小,文势犹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变而由屈转伸,忽出石破天惊之语。“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那荷茎长不满寸,看上去若有若无。然而谁能知道,那短茎里寓含着的花蕾胚芽,却蕴育着万紫千红的将来。只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绚丽的色彩,洒满整个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满眼红绿的壮观景象,正是“新荷”的未来世界。

  这首诗,单就咏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诗中的“勿言”、“宁知”这些强烈语气,读者就不免会推测:诗人如此用力为新荷抱不平,恐怕不会是无所寄托的吧。据《粱书·沈约传》记载,沈约幼年因父亲被诛,被迫潜窜他地,以后虽然“会赦免”,却“流寓孤贫”。但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宫,校四部图书”,堂堂皇皇地进入“天池”,成为当世首届一指的大学者、大手笔。诗人看到新荷初出时的微陋,遥想自己幼小时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满自信地说: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诗人幸而言中,后来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学上的“紫”“红”之才,也充分发挥出来了,不仅衣被当世,而且也惠泽后人。

  所以,沈约的这首诗,既是咏物,亦是抒怀。诗人咏的是荷花,但读者所感觉到的,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此君轩

宋代范端臣

主人结屋清溪侧,对敞轩扉幽更僻。自怜桃李涴尘泥,故植琅玕对丛碧。

只今俗子纷廛阓,铜臭熏天誇侈极。曲眉皓齿宴华堂,嫚绿妖红醉春色。

争如此处是潇洒,左右牙签散图籍。暑风韵玉脱豹胎,凉月影金交兔魄。

我来登轩同赋诗,试问何如严武宅。

查城十五夜对月五首 其五

明代何景明

我爱秋宵永,西林待月斜。百年几圆缺,今夜倍光华。

兄姊俱殊土,田庐有旧家。金波如客泪,独洒向天涯。

偕同人登莺湖平波台和壁间韵

清代姚燮

四岸平漪绕画台,沙鸥帆影拍空来。烟中木叶经秋尽,雨后天容向夕开。

苕水钓徒空隐迹,松陵遗社半清才。溪山如此逢良友,那不情深泥酒杯?

赠刘宗永

明代袁华

曹魏制墨推韦氏,后来独数南唐李。李家父子艺绝伦,徙居歙岭由易水。

胶煮鹿角松花烟,剑脊小饼双龙骞。坚能削木黑点漆,好事宝藏今尚传。

蒲潘郭叶宋诸子,姓名班班书墨史。近代西江朱万初,龙香上贡奎章里。

嗟予老病卧山林,时磨破砚临来禽。清晨有客叩户入,手抱豹囊操楚音。

自言家本庐陵住,金粟冈头钓游处。南穷五岭北燕然,澒洞风尘未能去。

少年结客轻公侯,五陵豪侠同追游。黄金散尽黑貂敝,空馀老气横高秋。

却埽烟煤开瓮牖,梣汁和胶审时候。丹砂紫沈脑麝金,万杵春雷鸣铁臼。

一螺玄玉莹无瑕,时时抱送文章家。得钱酤酒开小口,醉蹋明月欹乌纱。

我闻此语重感慨,兵后高门几家在。绣衣纨裤走乱离,无术终填沟壑内。

只今车马四海同,大船挝鼓扬轻篷。西溯宫亭过章水,投老还乡谁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