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宿楚国寺有怀

唐代赵嘏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写景 抒情 感慨 伤怀
赏析

  通过上述“白话译文”的通读理解,我们对全诗有了大致上的了解。该部分主要对其中的意象、环境和情感进行分析解读。我们通过首联、颔联、颈链、尾联四大块进行鉴赏分析:

  首联中,诗人选用了冷风、衰荷、断烟和残月四个意象。衰荷一意象点明了此时已经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寂寞”一词在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来描写衰败荷莲的余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寂寞,飘零无依的伤感。“断烟”、“残月”两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秋意萧瑟,云雾飘渺,凄清苍茫的夜色,为全诗奠定下感伤、凄清的基调。

  颔联中较为突出的意象,便是“红叶”。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从树上凋落,看似在写秋景,给人以悲秋之感,实则为诗人个人的象征,红叶即诗人,诗人即红叶。表明了诗人无人为伴的孤独,人生的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伤感。见到此情此景,悲从中来,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

  颈联中不出意外的运用到了“大雁”、“阴云”、“南浦”和“北楼”意象,这一意象在我们所阅读过的诗歌中并不陌生,该意象的选取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么此时独自借宿在楚国寺的诗人要和谁作别呢?为何要分别呢?分别后又将去向何处?这一系列问题才应当是本联的重点所在。首先我们知道如“词句注释”中第一个注释中写到,“楚国寺中有楚哀王等金身铜像”,再结合诗人的生平,诗人胸怀壮志,年轻时便四处游历,多次参加选官考试,为求功名而奔走。说明诗人是怀有一个能够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的。但是屡次考试的失意,无人问津的落寞,让他内心彷徨抑郁。此时作别的将是何物?既是作别楚国寺,更是作别过往,作别初心。大好年华的流逝,客游奔波的徒劳,孤寂艰辛的处境,凄凉迷惘的前景等等是否会让他做出别样的选择?

  尾联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江边松菊”的分析。如“词句注释”中对“江边松菊”的理解,指的是故园松菊,在漂泊途中,诗人回想故园的松菊,从中可以知道诗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松菊又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也表明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尾联中诗人再次点明时间、地点,漫漫长夜却无人交谈,内心孤苦、郁闷难解。

  综上所述,在本诗的鉴赏分析中,笔者主要对字词、意象和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对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抒发做出鉴赏,该观点仅为笔者个人看法,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不断完善。

赵嘏

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薛君大秀才游武林

明代徐熥

司马南游正少年,可堪人去雁来前。孤舟白拥芦藏月,两岸青残柳散烟。

帆外客星滩七里,湖中佛日竺三天。射潮不用钱王弩,但有观涛赋几篇。

棣华亭为泰和萧鹏举赋 其四

明代乌斯道

花迟花早自相依,积雪初融日影微。徽轸有诗听未彻,鹡鸰枝上一双飞。

警斋侍郎和放翁与茶山五言寄余次韵一首

宋代刘克庄

髫龀参诸老,辱置书册前。
上起马本纪,下迄李续编。
积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
貌丑况古妆,臂短非善缘。
时人讪晚谬,弟子嘲昼眠。
堕甑懒回顾,弃扇羞乞怜。
众皆惊曲径,余惟泥方穿。
平生忧世病,华佗不能痊。
仰即丹凤鶱,俯视磨蚁旋。
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
舐鼎堪骨蜕,载质堪骨蜕,
载质从心悁。何当坐一月,
大胜读十年。惜哉已耄及,
晨镜雪满颠。仙家能返童。

牡丹送寺中供佛兼题短句

明代薛蕙

盥手薰香折好春,罗巾净拭宝瓶尘。一华聊复添僧供,半偈还同赞法轮。

宿世曾为童子戏,他生应作比丘身。若教灵运真成佛,会现优昙證本因。

乙亥被命出山别三城诸君子

明代霍与瑕

十载眠云古粤州,强扶衰病策勋猷。春江画舫风生鹢,晴日花堤羽拂鸠。

故旧关心遥水隔,光阴催鬓有霜浮。奔波半世成何事,回首真惭马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