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荷花

宋代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秋天 荷花 抒怀 寂寞
赏析

  上片首写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颍州西湖是安徽的风景名胜,其十里荷花更是秾丽迷人。人谓“东坡处处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颍州也有西湖,“性本爱丘山”的词人,他吟咏湖山,并热爱湖山。在十里荷香的颍州西湖,必会引发他描摹湖景的无限乐趣,故下文云:“画楼南畔夕阳和”。在四面依依垂杨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词人又看到南畔的画楼顶端正挂着一轮温和的夕阳,五彩的晚霞笼罩天空,映照着水波荡漾的湖面,给人以舒展惬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转折,从快意煞时转向孤寂哀伤:“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天气乍凉引发了词人的寂寞感,真实而自然,但实际上,并非天凉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词人内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缘故,天凉只是气候的诱因而已。此时的词人,可谓壮志难酬而心存忧虑,他在朝中屡遭小人攻讦和当轴者的忌恨,被迫“补外”作地方官。词人此时正是在三次被排挤而“补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使他厌倦仕途、崇尚归田。结语“且来花里听笙歌”,说自己且忧中取乐,躲进荷花丛中来听赏悠扬哀伤的笙歌。

  此词作细致描绘了词人面对颍州西湖的盛开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词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强烈反差,寄慨遥深。本欲在淡泊利禄中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然而实际上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使自己陷入愈加难以解脱的矛盾苦闷之中。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华藏寺慈氏菩萨赞

宋代释德洪

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

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

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

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

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

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

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

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

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

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

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

昭王台

明代薛蕙

燕昭无故国,蓟野有空台。
寂寞黄金气,凄凉沧海隈。
腐儒终报主,乱世始怜才。
回首征涂上,年年此地来。

古诗

元代赵雍

我居水精宫,远游来朔方。离家近十载,兄弟遥相望。

始见世情薄,纷纷名利场。富贵不可期,人生难忖量。

乾坤本无私,江山叹兴亡。蝉声噪落日,露草啼寒螀。

明月如有情,照我肝与肠。西风动林东,萧然秋意凉。

回首岁云暮,信美非吾乡。展转复展转,愁多知夜长。

挽周侍郎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德量推容物,才猷足济时。阴功覃远徼,馀算饱雄师。

行李淹星岁,还乡感羽仪。一朝成殄瘁,九牧共伤悲。

野人家

明代虞堪

野人还住野人家,好在山颠与水涯。不以红尘干世事,却于青草识年华。

门前夜雨生新涨,屋上春风捲落花。只有渔樵来会酒,歌呼每到月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