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泉

明代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赏析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这幅幽静的山泉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鸟忽鸣”,应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点明秋天的时令。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暗地里还是照应一个“白”字。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正是这是白色的基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山白”是山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王籍所描绘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不管两者有无联系,总让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结”,表现出视觉引起的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着冷光像要结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华映照,银光闪烁,简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却独从视觉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雪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猜您喜欢

咏史 其九

明代王称

三卿讥世及,孔华粲若星。尾大恒不掉,拊枝攀根荣。

火光倏中微,五竖并列庭。禁兵设兰锜,金彯貂长缨。

私门填万轨,指顾山岳平。龟鼎潜欲移,拥弱徒虚名。

岂无贤智谋,发言炳中诚。根蟠固已久,大运终就倾。

三月三日寒食

宋代释行海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忆昔一首

宋代赵崇嶓

忆昔城南会,佩马轻春风。
芳华感人心,折赠以为容。
俯仰一相失,去若南飞鸿。
青青女萝衣,蔚蔚石上松。
岁寒无夕秀,安得长相从。
愿为日月光,落君怀袖中。
三五如循环,千里宛可同。

顾城

宋代董嗣杲

初闻春日水天迷,此际湖沙拥岸肥。
炊甑有尘籼米腐,酒坊无壁纸旗飞。
猿栖晓树青藤瘦,雀啄冬畦白菜稀。
寂寞旅怀禁得否,断腔渔笛钓船归。

用绰中韵送正臣正臣欲归隐而无资故广其意以

宋代洪迈

华裾锦领乌纱帻,气盖当年五陵侠。
胸中傀儡不可平,拂衣归来抱长铗。
轩然寄傲楸枰间,长恨坐隐非云山。
相逢笑我着微粟,我归未可君何难。
世人钱作牛吼音,谁能立谈寿千金。
空令拥鼻诵招隐,知君心在仙峰阴。
故山自叹无归期,作诗但拟渊明词。
却愁他日林下信,千里寄我惟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