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写景 抒情 向往 生活 隐居
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蒙顶石花茶

明代王越

闻道蒙山风味嘉,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碎剪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斗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当是人间第一茶。

寒虫二首 其二

清代金朝觐

秋声过处夜沈沈,恍听欧阳叹惜音。岂有不平争欲语,荒寒无赖起酸吟。

四月三日雨示德充

明代康海

昨日有雨尘不洒,今日雨多云更长。遥天四望无寸碧,野人稼穑何所妨。

顷闻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况路傍。关中虽无横盗苦,边饷转输日相望。

麦豆半为风雨蚀,我秋未布人皇皇。晨兴东出望云气,晴天赤日心自伤。

千叹万息日将昃,天风不动帘影黑。须臾雨脚下平地,豗喧何啻万马力。

向夕虽看悬溜微,达旦霏霏雨如织。喜闻优渥遍九土,倏忽之间信难测。

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块岂厌物生成。人身痞逆百体滞,气运所生谁可明。

丰年弗俭歉时极,却与造化生搀枪。安得官长息杂役,令此黔首俱深耕。

禁侈薄敛久自足,何必义仓与长平。

景韩堂 其五 愚公徙山

明代卢象升

愚公徙山逢巨灵,夸父逐日捐其身。两人突出奇怪想,一人得志一人倾。

沧桑谁卜常与变,造物安知假或真。赤轮飞驰五岳峙,乾坤饵我一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