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相见处

五代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写人 少女 爱情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宋代梅尧臣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
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
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题画册花草四首·修竹芙蓉

宋代宋高宗

寒花婀娜露凝香,风叶摇秋凤尾凉。
梦入画堂银烛下,翠屏深处隐红妆。

送詹同文承旨还乡

明代贝琼

奉天殿下亲承诏,老著黄冠出紫薇。万里云霄双鹤去,九江风浪一帆归。

春前载酒黄泥坂,月下吹箫赤壁矶。大采昭回看帝制,山中草木尽光辉。

题败荷鹡鸰图

明代林廷模

写生谁执黄荃笔,貌出江南秋半幅。芰荷零乱菰蒲寒,凉飙吹动银塘绿。

鹡鸰栖飞两不宁,似忆同群隔存没。眼底岂无鸥鹭俦,不是知心肯相恤。

因之忽动连枝思,临题无语伤心曲。

诗一十七首 其十一 紫微夫人作

魏晋紫微王夫人

控景始晖津,飞飙登上清。云台郁峨峨,阊阖秀玉城。

晨风鼓丹霞,朱烟洒金庭。绿蕊粲玄峰,紫华岩下生。

庆云缠丹炉,炼玉飞八琼。晏眄广寒宫,万椿愈童婴。

龙旗启灵电,虎旗徵朱兵。高真回九曜,洞观均潜明。

谁能步幽道,寻我无穷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