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唐代岑参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登山 望远 写景 抒怀
赏析

  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鸟外,从登前写亭高。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用山下的点点树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山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点出登临时的天气。“残虹”、“急雨”,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山上山下风光写得别有风致。

  以上由登亭写到观眺,以下写登亭观跳所感。“微官”两句反映着诗人的不得意,但却出之以放达之语;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才写出真心思:对长安的留恋,其中包含政治上的希望,如“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所反映的显然不单是乡土之情。“望”字也就自然照应了题目“观眺”二字。

  这篇作品以“高亭”为观察点,以“观眺”为线索,开头写登亭,接着六句写登亭“观眺”所见,结尾四句写登亭“观眺”所感,层次井然有序。此诗虽为五古,中间写“观眺”六句却两两对偶,上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构成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在上文登高远眺基础上,仍扣应“观眺”二字来写所感,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新买东庄宾友携酒往看十绝句 其六

明代李梦阳

买地兼园巳自饶,来游况是百花朝。细看却怪林间笋,迸槛穿篱只恁骄。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二

宋代郑思肖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题扇赠郭必复

明代金幼孜

汾阳公子旧知名,两度相逢在玉京。入觐已闻输赋足,还家更有赐书荣。

三山晓日孤帆远,天上清风一握轻。乡里如逢知己问,殷勤为我道深情。

子文致君九日用安字韵聊亦同赋

金朝郝俣

旅食京华秋又残,旧游真似梦槐安。閒居浪说重阳好,尘世端知一笑难。

黄菊已堪增怅恨,白衣无复慰荒寒。马头明月应相笑,依旧红尘满客鞍。

秋夜吟

明代邓林

秋风吹叶叶满地,明月穿林林琐碎。曲阑倚遍未成眠,金井床边啼络纬。

自从征夫去不归,美人夜上鸳鸯机。隔窗何人堪共语,停梭怅然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