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麦秀歌

先秦佚名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赏析

  《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在此之前,据传夏启曾作有《九辨》《九问》,其词早已失传,夏商之际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麦秀歌》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学,它抒发了作者对殷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心情。“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本是一番喜人的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自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故土情愫,曾引起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晋文学家向秀《思旧赋》谓:“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文学家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云:“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麦秀”、“黍离”并举,寄托深切的亡国之痛。

  殷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导致殷商灭亡。箕子目睹殷商宫室化为一片废墟,悲从中来,此诗是他故国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纣王的拒谏,致使殷商亡国,这悲恸永远成为诗人心头的创伤。他悲戚、愤懑、忧虑,可谓百感交集。

  此诗语言朴实生动,其艺术手法对后代诗歌具有相当的影响,比如以“兴”发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重章叠字的运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发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发政治怀抱,到战国时屈原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诗中叠字“渐渐”“油油”的运用,语气词“兮”的安置,形成一种音律美,达到声情相生的完美境地,显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末两句“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声口、措辞乃至句式都与《国风·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极其相似。可见先秦诗歌在诗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猜您喜欢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清风亭

宋代苏颂

广寒宫殿诚夸诞,消暑楼台久寂寥。
未似虚亭面空阔,时时清籁濯烦歊。

潘肖径重过避暑西新次韵

明代李学一

有客重相访,共乘湖上舟。桥阴好风集,恍惚如清秋。

赋诗消永日,忘机对白鸥。聊为避暑计,讵知成胜游。

客堪潘岳并,主愧谪仙俦。多少湖山景,樽前一览收。

榴皮题壁

宋代丁逢季

水云深处扣仙居,对酌春风夜有馀。
说遍东南耆旧话,始知胜读十年书。

感怀二首 其二 丁酉季秋,子美为余校印还轩词成,赋此志感

近代丁宁

往事西溪记昔贤,衣冠应忆拜灯前。而今词笔秋风老,又为幽栖理蠹笺。

挽思南府学教授尹禺阳世兄

明代邓云霄

家贫宦薄束轻装,暮景遥怜入瘴乡。行色萧条舟一叶,送君凄苦泪千行。

范张死别先传梦,关塞魂迷更断肠。犹忆寒暄楼上语,到今尘满旧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