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赏析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博浪行

明代屈大均

一声震动惊秦始,猛过当年椎晋鄙。山东豪俊尽生心,圯上老人应不喜。

英雄坚忍事方成,徼幸何须学庆卿。副车误中知天意,要使沙丘载臭行。

扶苏不得作天子,总在沙丘龙一死。可怜百万死秦孤,祗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花。报赵尽倾秦郡县,报韩只得博浪沙。

奉和鲁望叠韵双声二首·叠韵山中吟

唐代皮日休

穿烟泉潺湲,触竹犊觳觫。荒篁香墙匡,熟鹿伏屋曲。

题二马图

元代贡师泰

铁喙騧,连钱骢。何年坠影江水中?蒲梢西来八尺龙。

天闲十二为尔空,五花云锦吹东风。

瓜子金

清代缪祐孙

钱王造罢金涂塔,馀金十瓶汴京纳。国家事果由书生,卧榻之前鼾睡成,臣未发书何用惊。

呜呼赵普村学究,贪恣召赂有馀臭,史官执笔不汝宥。

冬至前三日对雪时值圣母万寿与陈裕所同赋禁用雪套

明代邓云霄

黯黯严寒旅思催,香醪兽炭对衔杯。慈云偏向蓬莱绕,宝雨遥从佛国来。

六管浮灰将变律,千门残笛暗惊梅。欲观净土琉璃界,更上西风百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