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尧庙秋社

元代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习俗 抒情 志向
赏析

  古代的秋社,是从中央到地方民间都十分重视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两大仪式,一是祭献,向以社神为代表的后土神祇敬献供品;二是娱神,包括赛社、演剧、民间歌舞聚饮等。此篇所写,祭献仪式已经结束,祭坛上的香烟渐渐消淡,就连争食坛上祭品的乌鸦也飞回了树林。作品由此时入手,除了因为第二仪式——娱神活动是秋社的精华所在以外,还有他个人身份上的原因。原来像尧庙这种规格的秋社,祭献需由地方官员亲自主持参加,所谓“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宋史·礼志》)。略去祭献繁文缛节的描写,也就表示他已经结束了官员在仪式中的任务,可以静下心来,“把酒观多稼”,将自己融入百姓的喜庆之中。所以起首的两句既是自占身份,也是揭开狂欢乐章的一段得体的前奏。

  祭社仪式既已告一段落,便开始了祭民们自己的节日。他们举酒痛饮,一边心满意足地眺望着丰收的庄稼;乐声奏响了,此起彼伏,各不相让,人们在壤歌亭前笑语喧哗。作品以简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尧庙秋社娱神 其实也是自娱)活动的欢乐景象。“多稼”、“壤歌亭”、“山如画”是旁景的衬托,却处处充实了秋社熙乐和丰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壤歌亭外山如画”一句的插入,更是兴象无穷。“壤歌”是上古百姓清平安泰的典故,以之名亭,凭这个处所,便能引起当下祭民们人乐年丰的联想;“人逢喜事精神爽”,“山如画”无疑是人们喜溢于心而发生的感受;在“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之后,接此一句写景,顿生有声有色、动、静相济之妙;而这种声、色、动、静,无不富于形象性,又恰恰映合了“把酒观多稼”的微酣而快意的心态。

  此曲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并且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只要当一名高尚脱俗、无为而治的官吏,就不必定要倦宦归隐。这一笔充分说明了秋社喜庆景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一感受是通过典故而表达的,活用无痕,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王恽

王恽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都义士

明代边贡

母存儿亦存,敢以身许人。母死儿可死,儿志良以伸。

我宇舅葺,我桑舅植,我室我家维舅力。我生有儿舅无子,舅有急难我当死。

吁嗟乎,国士之义义与秋云高,聂政荆轲俱尔曹。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

唐代韦庄

一叶南浮去似飞,楚乡云水本无依。离心不忍闻春鸟,
病眼何堪送落晖。掺袂客从花下散,棹舟人向镜中归。
夫君别我应惆怅,十五年来识素衣。

雪浪阁二首 其一

宋代赵蕃

木末阑干渺未平,泊舟石径得深行。舟行不见江流阔,一上凭高觉快生。

七交七首 其二 尹书记

宋代欧阳修

师鲁天下才,神锋凛豪俊。逸骥卧秋枥,意在骙骙迅。

平居弄翰墨,挥洒不停瞬。谈笑帝王略,驱驰古今论。

良工正求玉,片石胡为韫。

蓬莱滩行

明代张弼

蓬莱滩,急湍漰湃乱石巉。乱石巉,中央宛有蓬莱山。

两山夹流势未已,蓬莱小山还自美。何岁飞来三岛云,峥嵘故向中流峙。

翠色纷披四面开,雪涛汹涌六月来。赤松王乔自徙倚,烟霞缥渺清虚台。

天工韬奇岂多得,火食肉夫原不识。至人随地即蓬瀛,指点迷途到南极。

翩然拂袖我欲归,山光水色春姿回。空中旧侣抚掌待,云軿鹤驾还相催。

行复止,题诗为谢鲁男子,天路悠悠聊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