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黍离

先秦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猜您喜欢

晚秋登佛川南峰怀裴例

唐代皎然

登岭望落日,眇然伤别魂。亭皋秋色遍,游子在荆门。
世故东西客,山空断续猿。此心谁复见,寂寞偶芳荪。

怀柔县东

清代弘历

金风拂晓鞍,飒爽清秋美。御路净轻尘,铜钲挂林里。

村墟看错落,町疃经迤逦。原隰栖嘉苗,恒秬秠糜芑。

如云绿与与,饮露白靡靡。大熟纵未能,不歉斯可拟。

回思半载愁,望霖心如是。即复驾田车,关情殊未已。

幸荷造物仁,景光异百里。侍臣有进词,二釜堪期指。

截长补其短,无虑呼庚癸。吁嗟此何言,解免聊复尔。

一夫二亩田,终岁计在此。雨耕而日耘,手足诚劳只。

所赖薄有收,庶免沟壑死。从来祈岁心,讵恃河东徙。

忧者共彼忧,喜者同兹喜。忧喜相缪萦,是即我所以。

再和人韵 其三

明代李贤(原德)

万里秋光接禁城,无边清兴有诗成。山浮远翠千鬟净,水满方塘一镜平。

烟外长空横雁字,云边落日带砧声。闲来不废韦编业,开卷偏教眼界明。

雪拟坡公韵

金朝蔡圭

门外黄昏噪晚鸦,瑶尘细逐九云车。丰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开六出花。

浊酒无人同此兴,扁舟有客访谁家。明朝试望东林树,百尺寒梢倚玉叉。

答任师中

宋代吕陶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