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

宋代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吴涛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代书答姜七崔九

唐代张说

婀娜金闺树,离披野田草。虽殊两地荣,幸共三春好。
花殊鸟飞处,叶镂虫行道。真心独感人,惆怅令人老。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 其二十三

宋代周紫芝

衮衣调鼎春光轩,经术传家侍禁筵。试问一门三画戟,何如隔座两貂蝉。

寄伦惟伯黄悦可

明代李英

江楼一以别,书札若为传。沧海空相忆,缁尘只自怜。

穷愁三径月,归计五湖天。把钓烟村晚,渔歌取醉眠。

得郭清霞书言欲归老罗浮诗以速之 其二

明代屈大均

秦风最善咏蒹葭,我亦伊人在水涯。南越重来应有主,朔方一别遂无家。

仙人栖托元东莞,令子弦歌是白华。同在潇湘吾独返,相思频寄海天霞。

过彭泽

宋代刘挚

孤舟倚彭泽,高节怀渊明。瓶粟曾几许,忽归无留情。

士生于内外,贵识所重轻。山高暮寒耸,江阔春风平。

弦歌绝遗响,秫田今谁耕。我方事奔走,呜呼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