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夏天 黄昏 写人
赏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晏殊

晏殊

晏殊【y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得蜀信

宋代赵鼎

云水关山恨渺茫,尺书能慰九回肠。剑南亲旧知安健,陜右兵民亦奋扬。

契阔十年悲故国,飘零百指滞殊乡。何由结伴春风暖,也向襄阳下洛阳。

题大佛寺

清代张鹏翮

涪江东渡古城头,缥缈云飞百尺楼。问月亭中人已去,南禅寺下水空流!

山连来鹤千峰暮,树集鸣禽万壑幽。回首可怜戎马地,夕阳衰草古今愁。

画马题 其二

明代张穆

濡毫流电绝商量,幻出毛龙白玉光。共爱青丝挽垂柳,莫教容易献昭王。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续书来以诗答之

清代顾炎武

十载江村二子偕,相逢每咏步兵怀。犹看老骥心偏壮,岂惜飞龙羽乍乖。

海上戈船连沪渎,石头烽火照秦淮。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登望湖亭

明代欧大任

宴坐一斋闲,西湖几席间。岂期金马客,能到玉泉山。

解带同围竹,看云且放鹇。烟波心更远,谁共棹歌还。